诗词大全

《宿大慈山悟真观》

终南道士学弹琴,门外松萝锁翠阴。
濒海八龙朝出洞,隔山群鹿夜归林。
琪花过雨金风澹,玉树笼烟璧月沉。
三十六坛钟鼓寂,云璈声接步虚音。

作者介绍

陈允平,字衡仲,又字君衡,号西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试上舍不遇,遂放情山水,往来吴淞淮泗间。恭宗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宋元学案》卷二五《参议陈西麓允平先生》)。宋亡,以人才徵至元大都。不受官,放还。事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一五《西麓诗稿》卷首、《宋诗略》卷一五。 陈允平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西麓诗稿》爲底本,校以《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宿大慈山悟真观》是宋代诗人陈允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大慈山悟真观的景象,表达了道士学琴、山林幽静的氛围以及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宿大慈山悟真观,
道士学琴,门外松萝锁翠阴。
濒海八龙朝出洞,
隔山群鹿夜归林。
琪花过雨金风澹,
玉树笼烟璧月沉。
三十六坛钟鼓寂,
云璈声接步虚音。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山林幽静之美:诗中道出了大慈山悟真观的景色,门外的松萝将观内的琴音环绕,形成了一片翠绿的幽静氛围,使人感受到山林的宁静和清新。

2.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中提到了海边的八龙洞和山中的群鹿,将自然景观与道士学琴的人文活动相结合。这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展现了大自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依存和共生之美。

3. 琴音与自然景色的交融:诗中用琪花、金风、璧月等词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道士学琴的琴音相呼应。这种交融使得自然景色与音乐产生共鸣,凸显了大自然中的音乐之美。

4. 寂静与虚无之境:诗词末两句描述了观内的钟鼓声和云璈声,通过表现寂静的氛围,达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钟鼓声与云璈声相呼应,给人一种步入虚无之音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了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悟性。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林幽静、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琴音与自然景色的交融以及寂静与虚无之境,展现了大慈山悟真观的美景和人文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清静和超脱的向往。

  • 《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饶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家壁》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 《菩萨蛮(即席次王华容韵)》

    娇红隐映花稍雾。金莲容与歌声度。得句写香笺。江山此意传。醉当春好处。不道因风絮。去并锦闱眠。青绫被底仙。

  • 《立春日邂逅周文显于子畅兄许饮酒论文欢有余》

    文字追秦汉,箪瓢保贱贫。延英空侧席,下里老斯人。倾盖宁嗟晚,推门莫厌频。罢谈刍狗用,且看土牛春。

  • 《唐禅社首乐章·太和》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列祖应命,四宗顺则。申锡无疆,宗我同德。曾孙继绪,享神配极。

  • 《九日言怀》

    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