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宗泰住成都正法院四首》

师今携锡下孤峰,似闻猿鸟含愁容。
胡不为言我常住,东西南北总相逢。

作者介绍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宗泰住成都正法院四首》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师今携锡下孤峰,
似闻猿鸟含愁容。
胡不为言我常住,
东西南北总相逢。

诗意:
这首诗词是郭印送别宗泰禅师去成都正法院的四首诗之一。诗人描绘了禅师离开孤峰,听闻猿鸟似乎也带着忧愁的神情。他询问禅师为何不说我常住在这里,无论往东、往西、往南、往北,我们总会再次相逢。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笔触表达了禅师离别的情感。首句"师今携锡下孤峰"意味着禅师背着行囊,离开了寂静的山峰,开始了新的征程。接着,诗人通过"似闻猿鸟含愁容"来描绘离别时的气氛,猿鸟的悲鸣仿佛也承载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

接下来的两句"胡不为言我常住,东西南北总相逢"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思念之情。诗人希望禅师能够说出他常住的意愿,以便他们在东、西、南、北的各处相遇。这种相遇并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相逢,更是心灵的交汇和禅意的传递。禅宗强调的正是在各种环境和场景中,心灵与心灵的相通。

整首诗词简约而含蓄,通过寥寥数语传递了深沉的离别之情。禅师的离去使诗人感到思念和无常的存在,同时也表达了对禅师的敬佩和对禅宗思想的赞美。这首诗词以凝练的文字和意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儒释并重的思想倾向和诗意表达的独特魅力。

  • 《霜》

    应节谁穷造化端,菊黄豺祭问应难。红窗透出鸳衾冷,白草飞时雁塞寒。露结芝兰琼屑厚,日干葵藿粉痕残。世间无比催摇落,松竹何人肯更看。

  • 《闵雨》

    百万人家井水黄,江南大半田无秧。乖龙岂是为霖物,贪弄明珠簸日光。

  • 《次韵吴僧魁一山十绝》

    筠溪四十三岁殀,师弟与兄传夜衣。国手棋高更有着,百年政恐疾于飞。

  • 《贺新郎(六月十五日夜西湖月下)》

    同住西山下。是天地中间,爱酒能诗之社。船向少陵佳处放,尘世必无知者。暑不到、雪宫风榭。楚竹忽然呼月上,被东西,几叶云萦惹。云散去,笑声罢。清尊莫为婵娟泻。为狂吟醉舞,毋失晋人风雅。踏碎桥边杨柳影,不听渔樵闲话。更欲举、空杯相谢。北斗以南如此几,想吾曹、便是

  • 《和北寺》

    寺倚苍崖古,僧闲昼掩扉。晓云辞岭去,夕鸟占林归。悟理观旛动,临风想锡飞。寄怀玄观外,更觉此生微。

  • 《题百花林书堂》

    书堂静占百花林,蜀锦香浮一迳阴。杨柳软风吹雨醒,海棠轻雾拥春深。盈樽有酒供清醉,满眼皆诗足胜吟。冰雪相看人更好,竹君梅友岁寒心。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