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鸠鸣桑间,初日动原隰。
马踏露草嘶,人对松风泣。
茅庐耿夕返,金阙想晨入。
回首别袖远,惟见飞花急。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送子华兄辞家后还都》是宋代诗人韩维的作品。这首诗的内容描绘了一个离别场景。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鸠鸣桑间,初日动原隰。
清晨,桑树间传来春鸠的鸣叫声,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原野和水边的小丘。
这里通过春鸠鸣声和初日升起的景象,描绘了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旅程的开始。
马踏露草嘶,人对松风泣。
马嘶着踏过湿润的青草,人们面对着松风离别而泪流满面。
这里通过马的蹄声和人们的泪水,表达了离别时的悲伤和感伤之情。
茅庐耿夕返,金阙想晨入。
茅草覆盖的简陋房屋在夜幕中显得寂静,希望黎明时分能再次回来。
这里通过茅庐和金阙的对比,反映了离别后的归宿之思和对家的向往。
回首别袖远,惟见飞花急。
回首看向远去的袖子,只能看到花瓣飞舞的匆忙景象。
这里通过袖子和飞花的对比,表达了离别后的别离之情和岁月的匆匆流逝。
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和对归乡的期盼之情。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写,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细节的关注,展示了诗人对于离别和归家的复杂情感。这首诗具有一种深沉而内敛的美,让读者在感受离别的忧伤之余,也能体味到家乡的温馨和亲切。
挺挺长松施女萝,平生能得几相过。繐帷远辱双絇临,泪眼犹瞻两鬓皤。曾未经年成契阔,至今一恸竟蹉跎。吉人已矣难重见,山口悽悽薤露歌。
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
惆怅烟郊晚,依然此送君。长河隔旅梦,浮客伴孤云。淇上春山直,黎阳大道分。西陵倘一吊,应有士衡文。
自古东西路,舟车此地分。河声梁苑夜,草色楚田曛。雁已多南去,蝉犹在此闻。圣朝无谏猎,何计谒明君。
清歌不是世间音,玉殿尝闻称主心。唯有顺郎全学得,一声飞出九重深。
系马操舟问◇师,却疑淮口挂帆时。人间迁改何须问,便作江湖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