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朱职方赴天彭》

晓鼓频趋宣政朝,左符还领郡封遥。
三春车马逾邛阪,千里帷裳布汉条。
蚤接朋僚情款款,旧传词笔气飘飘。
西南留滞应非久,可奈离襟重黯消。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送朱职方赴天彭》是苏颂所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送别朱职方赴天彭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早晨的鼓声频频敲响着,宣布着政府的朝廷开始了。左符官员又带着郡县的封印远行。春天的三月,车马穿越了邛阪山,千里之外展开了华丽的帷幕。朝廷官员早早地聚集在一起,情意绵绵地相互送别。传统的文人笔墨飘逸悠扬。虽然被留在西南地区的时间不会太久,但离别之情使人感到沉重而忧郁。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苏颂对朱职方赴天彭的送别之情。诗人描绘了清晨政府朝廷的热闹景象,描述了朝廷官员离开的场景以及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诗中还融入了文人墨客的气息,展现了他们飘逸自如的才情。最后,诗人表达了离别的忧郁和沉重之情。

赏析:
《送朱职方赴天彭》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的送别诗。诗人以清晨的鼓声和政府朝廷的热闹为开篇,生动描绘了朝廷官员离开的场景。通过描述春天车马穿越邛阪山的途中,展示了千里之外华丽帷裳的壮丽景象。而朝廷官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更是增添了一分温馨与感人。诗人以旧传词笔飘飘的形象,表达了文人墨客的风采和才情。最后,诗人以离襟重黯消来表达离别的忧伤之情,使整首诗充满了离别之情和忧郁的意境。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朱职方的敬重和送别之情。同时,通过描绘朝廷官员的离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离别之苦的思考。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唯美,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 《答裴如晦》

    怀我歌我辞,乃知行子倦。音虽彼妙发,想若此可见。歌竟夜灯青,野窗鸣湿霰。仿佛闻孤鸿,飞急应有羡。

  • 《又和胡应祥游石井韵》

    两年再踏铅山路,今日初尝石井泉。碧玉岩边论汤饼,全胜五鼎击肥鲜。

  • 《南康邂逅江西吴运判》

    万里西征一叶舟,谁怜天地此生浮。初征秋浦雁飞处,又泊江南相叶洲。贫困尽从归后见,雄豪半为病来休。十年心事闲搔首,荻雨芦风总是愁。

  • 《南堂杂兴》

    十里城南禾黍村,白头心事与谁论?惰偷已坠先人训,迂拙仍辜圣主恩。病退时时亲蠹简,兴来往往出柴门。斜阳倚杖君知否?收点鸡豚及未昏。

  • 《虞美人》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阑:栏)

  • 《得浙西郝判官书未及报闻燕王移镇京口…田书记消息》

    秋风海上久离居,曾得刘公一纸书。淡水心情长若此,银钩踪迹更无如。尝忧座侧飞鸮鸟,未暇江中觅鲤鱼。今日京吴建朱邸,问君谁共曳长裾。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