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周尹郎中守梓潼》

曾携佳句使淮隅,离合差池二纪馀。
旋见豸冠三院贵,晚陪丹地一台居。
涪城又领铜鱼契,锦里先驰驷马车。
况是论年俱老矣,送君因复动归与。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送周尹郎中守梓潼》是苏颂的一首宋代诗词。这首诗描述了苏颂送别周尹郎中的场景,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岁月流转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曾携佳句使淮隅,
离合差池二纪馀。
旋见豸冠三院贵,
晚陪丹地一台居。
涪城又领铜鱼契,
锦里先驰驷马车。
况是论年俱老矣,
送君因复动归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苏颂送别周尹郎中的场景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之情和岁月流转的感慨。

首先,诗人提到他曾与郎中一同往淮隅(指地名)赏诗,一起享受文化的乐趣,共度美好时光。他们的交情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经历了许多离合和变迁。

接着,诗人描述了郎中的身份和地位的变化。他早年是豸冠(古代官员冠帽的一种)三院(指衙门)的贵人,后来升任官职,在丹地(指官宦居住的地方)享受荣华富贵。

然而,时间匆匆流逝,郎中也已经老去。涪城(古代巴蜀地区的一个城市)又领受到了铜鱼契(官职的一种象征),在锦里(指锦衣卫的驻地)驰马车奔波。诗人感叹岁月不饶人,他们都已经年老,因此诗人决定送郎中归乡。

整首诗描绘了离别之情和岁月的流转。诗人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友情和岁月的思考,道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在离别之际,诗人以深情的笔触将他们共同的回忆和情感凝聚于诗中,令读者感受到离别时的无奈和感伤。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示了苏颂的诗词才华和对人生的思考,既具有个人情感的表达,又具有普遍的人生哲理,使读者能够在感受离别之情的同时,对人生的变化与岁月的流转有所思考。

  • 《望蓬莱》

    修练事,子细好铺陈。外做四肢安乐法,内观五脏倒颠因。便是得全真。坚守定,营壳要申申。二气合和开本性,三田搬运助灵神。只此唤仙

  • 《黄石榴吾里所未有仆始携自中都植之二年方着》

    但见蹙红巾,未闻衣黄里。一试缕金裳,世职真西子。

  • 《宁宗朝享三十五首》

    斋楹邃严,夜憬藻清。文物炳彪,礼备熙成。帷宫载敞,佩珩有声。帝复对越,将受厥明。

  • 《唐诗》

    瀛洲学士风流远,中叶唐惭贞观唐。灵武拾遗晚羁旅,开元供奉老佯狂。戏苕翡翠非伦拟,撼树蚍蜉不揣量。赖有元和韩十八,骑麟被发共翱翔。

  • 《晦日宴高氏林亭》

    绮筵乘暇景,琼醑对年华。门多金埒骑,路引璧人车。蘋早犹藏叶,梅残正落花。蔼蔼林亭晚,馀兴促流霞。

  • 《雨病》

    晴送麦入仓,雨催谷含穗。共怪天公仁,曲尽老农意。谁为三日霖,下漉一丈地。百谷争奔流,通川不可厉。夜闻屋山落,昼说城闉闭。老羸知奈何,脾病尤所畏。中宵得暴下,亭午卧忘起。良医过我言,勿药行自喜。损食存谷神,收心辟邪气。兀然槁木居,油尔元和至。天唯不穷人,人则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