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舟过南山用琴韵二首》

云涛一苇意雄夸,惯与滩头雁聚沙。
年后腊前梅唤客,山南水北竹为家。
蓬蒿影里开三径,笳鼓声中听两衙。
去住了无忻厌赏,暮年心迹晚林鸦。

作者介绍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舟过南山用琴韵二首》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山水之间的心境和感慨。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送舟过南山用琴韵二首

云涛一苇意雄夸,
惯与滩头雁聚沙。
年后腊前梅唤客,
山南水北竹为家。
蓬蒿影里开三径,
笳鼓声中听两衙。
去住了无忻厌赏,
暮年心迹晚林鸦。

译文:
在南山之间送行的时候,以琴声表达我的豪情壮志,
习惯与滩头的雁一起聚集在沙滩上。
年末冬初梅花吸引着游客,
山南水北的竹林成为我的家园。
蓬蒿的影子中开着三条小径,
笳鼓声中听到两座府衙的喧哗。
无论离开还是停留,我都无法厌倦欣赏这美景,
晚年时我的心境和行迹如同林中的乌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水之间的游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人在南山之间送行,以琴声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展示了他的自信和才华。他习惯与滩头的雁一起聚集在沙滩上,显示了他与自然的亲近与和谐。

诗中提到年末冬初,梅花吸引着游客,表明诗人游历的时间和季节。他将山南水北的竹林作为自己的家园,显示了他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依恋。

诗人提到蓬蒿影中开三径,笳鼓声中听两座府衙,这些景象给人以闲适和宁静的感觉。他表达了自己对美景的欣赏,无论是离开还是停留,都无法厌倦这样的赏心乐事。

最后,诗人用晚年心境和行迹来比喻林中的乌鸦,暗示了自己逐渐迈入了暮年。这种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使整首诗词带有一种淡淡的忧愁和离别之意。

《送舟过南山用琴韵二首》通过山水间的游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展示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考。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山水风景,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同时,暗含了对光阴流转和生命变迁的思考,给人以深沉的感慨和启发。

  • 《秋浦歌十七首》

    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其二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其三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

  • 《寄李叔器兼寄毛伯明张王臣康叔临三首》

    向来相别恨匆匆,别复长思讲学功。江水无由至双鲤,春风又是起归鸿。

  • 《黄山》

    窈窕春山路不迷,桃花到处锦浮溪。行来半日无人迹,惟有深林一鸟啼。

  • 《又雨》

    霞红疑太早,果不是晴天。市涨危侵户,村流喜入田。昏昏邻寺鼓,滃滃晚厨烟。明日应犹雨,宵甜一枕眠。

  • 《九日忆砚山旧居》

    帝里闲人少,谁同把酒杯。砚山篱下菊,今日几枝开。晓角惊眠起,秋风引病来。长年归思切,更值雁声催。

  • 《一丛花》

    尊前凝伫漫魂迷。犹恨负幽期。从来不惯伤春泪,为伊后、滴满罗衣。那堪更是,吹箫池馆,青子绿阴时。回廊帘影昼参差。偏共睡相宜。朝云梦断知何处,倩双燕、说与相思。从今判了,十分憔悴,图要个人知。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