曩岁屡嗟萧补郡,此行稍喜□居中。
□□□□□□□,清议从来在泽宫。
未必诸生无郭泰,□□□□□□□。
遥知共起淹中蕝,不必畦间拾穗翁。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仲晦徐监丞》是刘克庄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由于原文中有一些缺失的字词,我将以标记"□"的方式表示。下面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曩岁屡嗟萧补郡,
此行稍喜□居中。
□□□□□□□,
清议从来在泽宫。
未必诸生无郭泰,
□□□□□□□。
遥知共起淹中蕝,
不必畦间拾穗翁。
诗意:
这首诗是刘克庄送别仲晦徐监丞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仲晦徐监丞离开的感慨和祝愿。作者回顾了过去,认为萧补郡(指仲晦)曾多次受到悲伤和痛苦的困扰,而此次离别却稍稍带来一些喜悦。作者希望仲晦能够在新的岗位上有所作为,以清廉的态度履行职责,不辜负泽宫(指官场)中人对他的期望。作者相信仲晦具备郭泰(指贤能之士)的才干,并希望他能够共同努力,共同发展,不必像畦间拾穗的老农人那样辛勤劳作。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仲晦徐监丞的祝愿和期望。通过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对仲晦的赞许和鼓励。诗中运用了一些比喻和隐喻,如将仲晦比作郭泰,将官场比作泽宫,使得诗意更加深远。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仲晦的赞赏和对他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官场风气的忧虑和对清廉官员的向往。
尽管原文中有一些缺失,但从整体上看,这首诗词展示了刘克庄才情横溢的文学才华,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清廉官员和官场风气的关注。
城南车马地,行客过徘徊。野水寒犹入,余花晚自开。命宾曾授简,开府最多才。今日西州路,何人更独来。
寻常送客尚多愁,况是天涯寂寞秋。晓别蛩声黄叶寺,夜分渔火白苹洲。病余骨肉添新林,归后风烟忆旧游。何处何时又相见,青山长在水长流。
池上迎微风,柏间蹋凉月,冷然醉梦醒,一洗烦恼热。嗟予世外人,火食常呕噎。易求云表露,难觅太古雪,况欲试秘方,琼浆和玉屑。俛首居俗间,愁若鹰在绁。惟兹服月芒,比岁稍得诀,但令天无云,岂复计圜缺。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诗成独高咏,灵府炯澄澈。
天将秋气蒸寒馥,月借金波滴小黄。不会溪堂老居士,更谈桂子是天香。
愁挟诗来为护持,生知愁是赋诗资。有愁宁可无诗好,我愿无愁不作诗。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