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湖阴道,边声日夜闻。
远峰明积雪,叠鼓堕层云。
未叹河山异,常忧玉石焚。
三年真一梦,相见且论文。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中甫兄之淮南》是宋代诗人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忆昔湖阴道,
边声日夜闻。
远峰明积雪,
叠鼓堕层云。
未叹河山异,
常忧玉石焚。
三年真一梦,
相见且论文。
中文译文:
回忆昔日在湖阴的路上,
边塞的战鼓声日夜不断。
远处的山峰明亮如积雪,
像叠鼓般从云中坠落。
我不曾感叹江山的异域风光,
却时常担忧珍贵的文物被焚毁。
三年的离别如同一场真实的梦,
现在我们相见,可以畅谈文学之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中甫兄弟去淮南为主题,展现了韩元吉对友情和文化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人通过回忆起在湖阴道上的经历,描绘了边塞地区的战鼓声不停地回荡,展示了那里的紧张和动荡。接着,诗人描述了远处山峰明亮如积雪,如同叠鼓从云中坠落,给人以壮丽和辽阔的感觉。
然后,诗人表达了对江山异域风光的不感叹,可能是因为他更加关心和忧虑珍贵的文物被毁坏。这种忧虑和担心,折射出诗人对文化传承和珍贵财富的重视。
最后,诗人提到三年的离别宛如一场真实的梦境,现在终于相见,可以畅谈文学之事。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友情的思念和珍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文学交流和学术讨论的渴望。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景物、抒发情感和思考问题,展示了韩元吉对友情、文化传承和学术交流的思考和感慨。同时,通过对边塞战鼓和山峰的描绘,给人以壮丽和辽阔的感觉,使诗词更富有意境和艺术性。
清晨读君碑,如到徐亭下。灵境犹缥缈,仙风已潇洒。亭虽人为之,洞是天开者。化工不自了,待子辟蓁野。徐君神骨不埃尘,疏眉秀目方青春。穷追屡束寇贼手,幽讨却作烟霞人。当年远祖尝浮海,采药仙山竟何在。君今复探山中奇,潭潭六室世未知。呜呼安得此亭此洞在吾乡,庐岳自此
落叶寒拥壁,清霜夜沾石。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殷勤一尊酒,晓月当窗白。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象应轩龙次,恩承帝座光。燕坛风澹荡,蚕馆日舒长。
独得万古意。
绮霞初结处,珠露未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