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知府余少卿》

朝野清风五十年,更留政绩与民传。
全家只饮东阳水,自古无如太守贤。
手把耕犁农业劝,足投庠校士风迁。
弗容惠爱终三载,倍使罢穷恋二天。
来暮井闾存昔讼,去思亭观有新篇,倾城幼艾方遮道,尽日旌麾不得前。
尘土想趋层阙下,梦魂犹忆两溪边。
吾君正欲登耆哲,未放收身到地仙。

作者介绍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知府余少卿》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朝野清风五十年,
更留政绩与民传。
全家只饮东阳水,
自古无如太守贤。
手把耕犁农业劝,
足投庠校士风迁。
弗容惠爱终三载,
倍使罢穷恋二天。
来暮井闾存昔讼,
去思亭观有新篇,
倾城幼艾方遮道,
尽日旌麾不得前。
尘土想趋层阙下,
梦魂犹忆两溪边。
吾君正欲登耆哲,
未放收身到地仙。

诗意:
这首诗送别了知府余少卿,表达了对他在朝廷和民间留下政绩的赞美。诗人称颂了余少卿治理东阳的才能,他一家人以东阳的水为饮,因为自古以来没有像余少卿这样贤明的太守。余少卿不仅在政务上出色,还关心农业,推动农业发展,同时也是庠校的学风榜样。然而,尽管他为民众做出了许多贡献,他的恩德却只能在任期三年后终止,被迫离任,这让人倍感惋惜。在他来到东阳之前,这里曾发生过许多争议和纷争,而他离去后,思念之情也让人心生新的感慨。诗中还提到倾城和幼艾,他们似乎遮挡了前进的道路,整天都无法前行。诗人回忆起在两溪边的景象,想象着余少卿居住在高层阁下,梦中的灵魂仍然记得那里的美景。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余少卿追求卓越和成为地仙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的方式,展示了对余少卿的赞美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余少卿在政务和农业方面的贡献的赞扬,以及对他个人品质的称颂,塑造了一个贤明、有能力且关心百姓的形象。诗中交织了政治、家庭和个人的情感,通过对余少卿离任和思念的描写,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欣赏之情。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意象运用相得益彰,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感染力。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余少卿的祝福和对他追求卓越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廉洁能干官员的向往和对政治现实的思考。

  • 《菩萨蛮》

    柳条窣窣闲庭院。锦波绣浪春风转。红日上阑干。晚来花更寒。绿檀金隐起。翠被香烟里。幽恨有谁知。空梁落燕泥。

  • 《离建雄涂中》

    远水悠悠静,孤樯袅袅迟。草深春已后,麦秀日长时。聚语条桑妇,行歌拾穗儿。年丰随处乐,飘泊我何为。

  • 《答田端彦》

    莫嗟骐骥老,不识云台仗。北骥天所脱,未易论得丧。

  • 《雨过》

    雨过山头云气湿,潮生渡口岸痕深。一声短笛斜阳外,知有渔舟泊柳阴。

  • 《王昭君辞》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行行日已远。乃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未易。默默以茍生。茍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弃之

  • 《齐逸亭》

    焰发郎君更不归,故亭萧瑟异当时。玉笙金管浑如梦,只有梅花三四枝。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