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榆阴出汉关,邦人欣见锦衣还。
东川却指旧游处,北阙犹萦旅梦间。
神女断云低楚峡,子规啼月惨巴山。
知君利刃曾磨试,囹圄应从到日间。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爲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歷集贤校理,着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復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着有,诗书论语说》等百余卷,已佚。南宋王?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爲《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爲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送郑无欲改官知合江县二首》是宋代孔武仲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送别郑无欲改官时的情景,表达了对他追求官职和功名的理解和祝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马踏榆阴出汉关,
邦人欣见锦衣还。
东川却指旧游处,
北阙犹萦旅梦间。
神女断云低楚峡,
子规啼月惨巴山。
知君利刃曾磨试,
囹圄应从到日间。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郑无欲追求官职的理解与祝福。
首先,诗词描述了郑无欲出关的情景。"马踏榆阴出汉关",描绘了他驾驭着马匹离开阴暗的榆树林,踏上通往汉关的道路。这里的"马踏榆阴"也可以引申为郑无欲离开黑暗的现状,追求更好的前程。
其次,诗词表达了民众对郑无欲重返故地的欢欣。"邦人欣见锦衣还",表明人们高兴地见到他身着锦衣归来。这里的"锦衣"象征着高官厚禄和荣誉。
然后,诗词提到了东川和北阙。"东川却指旧游处",表明郑无欲指着东川,回忆起他过去的游历。"北阙犹萦旅梦间",指出即使在北方宫阙之间,他仍然怀念旅途中的梦想。
接着,诗词描绘了景色和自然元素。"神女断云低楚峡",形容女神仙子在低垂的云雾中断绝在楚峡。"子规啼月惨巴山",描述了子规在巴山上悲鸣而月色苍白。这些景色的描绘增添了离别的悲凉和郁闷的氛围。
最后,诗词展现了对郑无欲坚持追求的赞赏。"知君利刃曾磨试",表明作者知道郑无欲曾经努力磨砺自己的利剑。"囹圄应从到日间",暗指他可能会在囹圄中执政一天。这里的"囹圄"表示政治困境和艰难,但作者仍然希望他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努力。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情景、展示景物意象和表达对郑无欲的祝福,传达了对追求理想和追求官职的理解与支持。
乌巾白紵蹋京尘,瑶树琼林照路人。西省归来名盖代,两行墨危尚如新。
竺乾窃虱屠龙伎,袖隐神锋入南海。暨见真龙元不识,九年面壁好羞惭。
季秋日在房,房心乃明堂。煌煌心前星,于兹侍天王。休符协上象,九月诞元良。太史言有证,重晖照无疆。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已觉
煤炱飞上天,沉沉三日雾。银河一压摧,狂雨恣横骛。我恐铁骑来,疾驰不纳屦。气豪如项羽,势猛似黥布。瀰漫江海接高穹,石牛未洗血泥红。天吴八首真奇怪,咄嗟平地作银宫。我贫家火不星灶,赤脚灭没泥涂中。目断晓风生少女,又复茅檐飞白龙。惭愧北来王夫子,籍籍声名满都鄙。
竹原与草堂,转眼事非旧。一壑今独专,造物有付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