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离萤光增罪结,却把小乘文句说。
疑心到此转怀惶,莫怪经非人自拙。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一首宋代诗词,由释印肃创作。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颂证道歌·证道歌》中文译文:
波离萤光增罪结,
却把小乘文句说。
疑心到此转怀惶,
莫怪经非人自拙。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佛教中的证道问题。诗人通过描述波浪分离,萤火虚光增加了罪孽的结,表达了对修行者境界的思考。他指出,有些人只是口头上念诵佛经,却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他们只重视表面的文字和形式,而忽略了内在的修行。因此,他们的修行之路充满了疑虑和困惑。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揭示了佛教修行的关键问题。诗中的波浪和萤火虚光象征着世俗的纷扰和表面的虚假光鲜,而真正的证道之路则远离这些干扰。诗人以批评的口吻指出,只念诵佛经而缺乏对内在修行的理解和实践的人,最终会陷入迷惑和困扰之中。他告诫人们不要过于迷信文字和形式,而是应该真正理解佛教教义,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修行者的警示和劝诫,强调了佛教修行的内在性和实践性。它提醒人们要抛弃追逐表面功名和形式的虚浮,而是要专注于内心的净化和修行的实质。通过深入思考、体悟佛教教义,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人们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达到真正的证道境界。
夜色朝光两莫知,树间但见白差差。江南到处名姝少,一律前村雪里词。
细数元正隔两朝。眼看杨柳又新条。岁寒独有江梅耐,曾伴瑶池下绛霄。香篆袅,烛花烧。团栾喜气沸欢谣。慈祥自是长生乐,不用春醪飶与椒。
蓬户真堪设爵罗,岁时野老自相过。人情静处看方见,诗句穷来得最多。枕上长歌时激烈,樽前一笑且婆娑。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五十钱唐守,应为送老官。滥蒙辞客爱,犹作近臣看。凿落愁须饮,琵琶闷遣弹。白头虽强醉,不似少年欢。
小苑风酣雨露香,红情绿意为春忙。五云独绕琼花梦,三十六宫清漏长。
袚除聊复对江亭,樽酒相从一笑倾。那得引时仍此乐,况逢难弟与难兄。潺潺暮雨檐间溜,滑滑春泥柳外声。好在海棠红合泪,向人凄怆益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