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证道歌·证道歌》

犹如赫日消霜雪,逡巡业海皆枯竭。
露出毗卢体不分,别无艺解堪施设。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犹如赫日消霜雪,
逡巡业海皆枯竭。
露出毗卢体不分,
别无艺解堪施设。

诗意:
这首诗词以象征性的语言描绘了证道的境界。诗人通过比喻赤日融化霜雪的景象,表达了证道的力量和威严。他说,当证道者出现时,犹如赤日照耀,业海(指众生的痛苦和纷扰)会全部干涸。然后,他提到了毗卢体,指的是佛陀的身体,它超越了分别和界限的概念。最后,诗人表示无法用任何艺术或智慧来解释或描述这种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象征性的意象,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来表达证道境界的壮丽和超越性。赤日消霜雪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证道者的力量和影响,暗示着他们可以净化众生的痛苦和困扰。业海枯竭的描写传达出证道的威力,表明它能够超越一切世俗的束缚。毗卢体的提及则表示证道的境界无法用言语或智慧来解释或理解,它超越了分别和界限的限制,是一种超越凡俗的境界。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意义,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宇宙观的展示,展现了证道的威力和超越性。它呼应了佛教思想中涅槃(解脱)的境界,突出了证道者的崇高地位和智慧。同时,诗词中的意象和比喻也给读者带来了美感和启发,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超越性的渴望。

  • 《再酬李先辈》

    清辞再发郢人家,字字新移锦上花。能使龙宫买绡女,低回不敢织轻霞。

  • 《用吴祠书正月晦韵》

    揽春群玉写芳怀,次第安排到药苔。但得斯文留脉在,须教我辈放眉开。疏风细雨桃花过,竹屋柴门燕子来。老去湖山无复梦,荷锄西崦觅桤栽。

  • 《送裴相公赴镇太原》

    盛德雄名远近知,功高先乞守藩维。衔恩暂遣分龙节,署敕还同在凤池。天子亲临楼上送,朝官齐出道傍辞。明年塞北清蕃落,应建生祠请立碑。

  • 《春兴》

    花透香须宿雨乾,柳飘晴絮送春寒。最怜蝴蝶双飞舞,只作庄周一梦看。

  • 《付净彻首座竹篦》

    竹篦付了复何为,佛祖当头劈面挥。尺水便能翻逆浪,侭教人荐截流机。

  • 《过元家履信宅》

    鸡犬丧家分散后,林园失主寂寥时。落花不语空辞树, 流水无情自入池。风荡宴船初破漏,雨淋歌阁欲倾欹。前庭后院伤心事,唯是春风秋月知。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