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山大道场,止因赋重遂荒凉。
后之君子谁能弛,试向山前问老苍。
楼钥(一一三七~一二一三),字大防,旧字启伯,自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温州教授。干道五年(一○六九),以书状官随舅汪大猷使全。累官知温州。光宗朝,召爲考功郎,改国子司业,累迁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给事中。宁宗受禅,迁吏部尚书,因忤韩侂胄,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知婺州,移宁国府,仍夺职致仕。侘胄诛,起爲翰林学士,累迁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嘉定六年卒,年七十七。赠少师,謚宣献。有《攻媿集》一百二十卷、《范文正公年谱》等。事见《絜斋集》卷一一《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楼钥诗,以南宋四明楼氏家刻本《攻媿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底本残缺部分,据武英殿聚珍版《四库全书》本补足(其中五至七卷,武英殿本分爲四卷,仍改按底本目录爲序)。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一老住庐山归宗》是宋代楼钥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对庐山的景色和历史的赞美,并探讨了人生的哲理。
诗词的中文译文:
送一位老者回到庐山修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庐山为背景,将其称为"千古名山大道场",强调了它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庐山的繁荣却因为政治的变迁而荒凉。诗中的"止因赋重遂荒凉"暗示了社会动荡对这座名山的影响,使得山中的修行者和文人墨客逐渐减少。
作者进一步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后来的君子中,谁能够放下身份地前来庐山向老者请教。这里的"君子"指的是有修养和品德的人。通过这个问题,诗人表达了对后人能否继续探索庐山的意义和价值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的描绘和对后人的思考,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即人生的变幻无常和人们对名山的珍视。庐山作为道场,具有宗教和文化的内涵,代表了人们追求精神境界和内心平静的向往。然而,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使得人们对这种追求逐渐淡忘。诗人希望后来的人能够继续关注庐山的价值,并从老者那里获取智慧和指导。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抒情的语言,展示了庐山的风景和历史,同时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和传统价值的思考。它以山水之景抒发了作者对社会变迁和人生哲理的关切,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江南一枝春,岁久暗香灭。怪得深夜寒,荒村映残雪。
苍苍烟月满川亭,我有劳歌一为听。将取离魂随白骑,三台星里拜文星。
很石惊涛枕席喧,长江蛟鳄屡垂涎。早知行路难如此,何似修涂稳著鞭。
幽人问水更携琴,好傍清池发妙音。曲径横穿花意密,重台斜拂竹情深。荒笼媚菊含金笑,疏木寒禽弄玉吟。欲攀艳日留歌席,纵迫归心恋暮岑。
烟冷浑沾水,溪清可数鱼。鸦翻千点墨,雁草数行书。今日征帆下,前年上国初。诗盟寒复讲,无酒兴何如。
蠢蠢黄金初脱后。暖日飞绵,取次黏窗牖。不见长条低拂酒。赠行应已输先手。莺掷金梭飞不透。小榭危楼,处处添奇秀。何日隋堤萦马首。路长人倦空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