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杨侍禁赴阙时有甄先生相随》

一种皇华觐紫宸,文资换必异常伦。
随轩已有三茅客,下榻宁无两制人。
清洛听应移足懒,碧嵩看想转头频。
他时乞得休官后,莫负前言作善邻。

作者介绍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鉅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鉅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杨侍禁赴阙时有甄先生相随》是魏野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皇华觐紫宸,文资换必异常伦。
随轩已有三茅客,下榻宁无两制人。
清洛听应移足懒,碧嵩看想转头频。
他时乞得休官后,莫负前言作善邻。

诗意:
这首诗词是送别杨侍禁,同时表达了对甄先生的赞赏和祝福。杨侍禁是一位重要的官员,他受命前往朝廷紫宸殿上参加重要的事务。诗人认为杨侍禁的才华和品德非同寻常,可以在皇宫中展现自己的才能。

诗人提到甄先生是随行的伴侣,说明甄先生也是一位有学问和才华的人。诗中提到已经有三位重要的客人陪同杨侍禁,这显示了杨侍禁的受重视程度。诗人表示,住宿的地方肯定不会缺少有才能的人。

诗人还提到了清洛和碧嵩,它们分别是河南清洛县和河南登封市的地名,暗示了杨侍禁的行程。诗人描绘了清洛河的水声和碧嵩山的景色,表达了对杨侍禁前程的祝福和思念。

最后,诗人希望杨侍禁在将来退休时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不要辜负当初的美好期望,继续与诗人保持友好的邻里关系。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的形式表达了对杨侍禁的赞赏和祝福,同时展示了诗人对杨侍禁未来的期望。诗人运用了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情感,将清洛和碧嵩的美景与杨侍禁的前程联系在一起,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感。

诗人赞美杨侍禁的文才和品德,认为他在朝廷中会有出色的表现。诗中提到的甄先生则是一个隐含的形象,虽然没有详细描述,但也显示了他的重要性和杨侍禁身边人的高素质。整首诗词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杨侍禁的关心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优秀官员的期待和赞誉。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清洛河的水声和碧嵩山的景色与杨侍禁的前程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祥和的氛围。诗人希望杨侍禁在前程中能够保持清廉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对他未来退休生活的期望。

整首诗词流畅自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杨侍禁和甄先生的描写,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表达出送别之情和对杨侍禁的美好祝愿。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文人的风范和对才德兼备的官员的推崇,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美好友谊和未来的期望。

  • 《祖母哀挽二首》

    我祖当家始,零丁只影存。根芽惟大母,枝叶又曾孙。触少心犹惕,慈多语易温。德尊年亦称,消得诰花恩。

  • 《次韵康庆之题予桐江诗卷》

    每愧诗无古风调,背山楼阁晒花褌。稍知海若吞河泊,敢眩蹄涔一勺浑。

  • 《次青云驿》

    马转栎林山鸟飞,商溪流水背残晖。行人几在青云路,底事风尘犹满衣。

  • 《金釜山灵泉》

    泉来有脉去无痕,水底神龙暗吐吞。莫怪一池杯样小,个中风雨洗乾坤。

  • 《闻蝉五绝句奉呈诸幕友》

    羽仙尘外学修行,未蜕那知身已轻。露里厌为无事饮,风前戏作不平鸣。

  • 《送冯元通帅夔》

    烈士志徇名,仁人思爱日。冯公杖节归,颇全忠孝术。狂童昔兆乱,天常几反易。大臣清国屯,公实预谋画。白士为台郎,未省闻在昔。义为轩冕重,功在钟鼎勒。十载犹故官,念言为伊郁。迩来升宰士,式序期日夕。囊封却复上,告去更甫力。官荣岂不怀,志养不遑息。顾我废蓼莪,日念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