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彦珍》

挟策穷乡满鬓丝,陂田荒尽岂尝窥。
未应谷口终身隐,正合菑川举国推。
握手百忧空往事,还家一笑即芳时。
柘冈定有辛夷发,亦见东风使我知。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送彦珍》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挟策穷乡满鬓丝,
陂田荒尽岂尝窥。
未应谷口终身隐,
正合菑川举国推。

握手百忧空往事,
还家一笑即芳时。
柘冈定有辛夷发,
亦见东风使我知。

中文译文:
携带官方文书,我穷困的家乡已满是白发,
荒凉的田地从未有过丰收的希望。
我未曾应聘到贵地的谷口,却终生隐藏于此,
正是因为我适合被全国所推崇的菑川(地名)。

握手时,百种忧愁都成了往事,
回到家中时,一笑间即是芳华时刻。
柘山(地名)定会开放出美丽的辛夷花,
也正如我看到东风吹来的消息所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彦珍的送别诗。王安石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境遇和对彦珍的祝福。

诗中描绘了王安石身处困境的景象,他携带着官方文书,满头白发,家乡的田地荒凉,久未有收获的希望。他没有得到谷口(指高官显贵的地位),却宁愿隐藏于此。这里的菑川是指一个贵地,他认为自己适合被全国所推崇。王安石通过这种写实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对现实的反思。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折明朗。握手之际,过去的忧愁已成往事,回到家中时,一笑间即是芳华时刻。这里的柘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辛夷花象征着美好和繁荣,王安石预言了柘山将会开放出美丽的辛夷花。他同时表示,他从东方的风中获得了一些消息,使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整首诗通过对王安石个人经历的描写,展示了他对社会和政治现实的思考,并表达了对彦珍的祝愿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 《忆京师上元》

    艳艳灯欺月,英英人胜灯。红绵开四照,金凤起千层。

  • 《鹧鸪天 冬》

    一夜严凝作苦寒。头明六出落人间。彤云掺粉蛾飞舞,柳絮随风蝶往还。梅影瘦,竹枝弯。一丘湖玉倚阑干。何人助我丹青力,写入屏山子细

  • 《效王仲至少监咏姚花用其韵四首》

    映日低风整复斜,绿玉眉心黄袖遮。大梁城里虽罕见,心知不是牛家花。

  • 《杂咏三首》

    怀王自堕马,贾傅至死悲。古人事一职,岂敢苟然为。哭死非为生,吾心良不欺。滔滔声利间,绛灌亦何知。

  • 《龙游石壁》

    巉岩古径幽,疏林阁秋雨。小立藓花寒,江清鱼可数。

  • 《万岁楼》

    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