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薛宗孺通理并州》

河东望族衣冠盛,汉署潜郎阀阅优。
久擅才名宜治剧,又分朝寄去监州。
民风近古藩房肃,边候无尘戍役休。
元帅正求贤者佐,得君应喜助咨谋。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送薛宗孺通理并州》是苏颂的一首诗,描写了薛宗孺被任命为并州通理后,群臣送行的情景。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河东望族衣冠盛,
汉署潜郎阀阅优。
久擅才名宜治剧,
又分朝寄去监州。
民风近古藩房肃,
边候无尘戍役休。
元帅正求贤者佐,
得君应喜助咨谋。

诗意:
这首诗以河东望族薛宗孺被任命为并州通理为背景,描绘了送行的场景和对他的赞美。薛宗孺来自望族世家,衣冠齐整,才华出众,在朝廷中已经积累了很高的声望和才名。他被派往监州,是因为他的才能和治理能力被认可。在民风纯朴、军队守卫严密的边境地区,薛宗孺的到来将会为边地的治理带来积极的变化。元帅正迫切需要有才能的辅佐者,而薛宗孺的加入将为元帅带来喜悦,并且能够给予宝贵的咨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薛宗孺被送行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期望。首先,诗中提到薛宗孺来自河东望族,衣冠盛丽,显示了他的身份高贵和地位显赫。其次,他在朝廷中的才名已久,被称为潜郎,这说明他的才能在政治上已经有所表现,并且备受赏识。接着,他被派去监州,显示了朝廷对他治理能力的认可和委任。在边地,人民纪律严明,而且边防任务繁重,但是诗中提到边候无尘,戍役休,说明这个地区相对安定,给予了薛宗孺施展才华的机会。最后,元帅正迫切需要贤才辅佐,薛宗孺的到来将为元帅提供宝贵的咨询和帮助,因此得君应喜助咨谋。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薛宗孺的赞美和期待,同时也展现了边地的宁静和对贤才的渴望。

  • 《送琴遂还楚东》

    脚根踏地袈裟破,鼻孔撩天拄杖横。归扫秋云趺足坐,荻花半落晚风晴。

  • 《喜韩少府见访》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 《元苏二公祠》

    两公千载士,出处不须齐。好事赵明府,合祠元瀼溪。清芬兰馥馥,往事草萋萋。新额人瞻仰,知君手自题。

  • 《木兰花/玉楼春》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 《重阳用去年韵》

    此生几度换炎凉,过了重阳又一阳。无奈流年如转毂,得逢佳节且飞觞。风前落帽从吹鬓,江上登台任断肠。老去已忘荣与辱,只思归卧水云乡。

  • 《山雨》

    山雨洒春城,潗潗声颇急。窗下读书人,横编揭阴湿。高鸢饿独叫,远燕寒双入。南园有桃杏,尽抱群梢泣。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