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风雨郡斋寒,荒了麻姑老子坛。
吏抱文书排闼至,客携诗卷退衙看。
愁来镜里丝难梁,老去胸中锦已残。
若棹扁舟见安道,为言岁晚习申韩。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徐鼎夫用庐陵通守博士戴文韵》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春风雨郡斋寒,
荒了麻姑老子坛。
吏抱文书排闼至,
客携诗卷退衙看。
愁来镜里丝难梁,
老去胸中锦已残。
若棹扁舟见安道,
为言岁晚习申韩。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送别徐鼎夫去庐陵担任通守博士戴文韵的情景。诗人在春天的寒冷雨夜里,感叹郡斋的冷落,麻姑和老子的神台也被遗忘荒废。官员们抱着文书从大门进来,客人们携带着诗卷从衙门离去。诗人感到愁苦时,镜子里的丝线已经难以梳理,年岁渐长时,胸中的锦绣已经残破。但是如果能划着小船去见到安道,他会说起晚年时学习申韩的经历。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庐陵郡斋的寒冷和荒凉以及诗人内心的愁苦和衰老来表达对徐鼎夫的送别之情。诗中运用了寥寥数语,却能表达出深深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庐陵郡斋的描绘,展现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和生命逝去的感慨。诗人心怀愁绪,感叹自己的衰老和心中事物的凋零,但也表现出对晚年仍然不断学习的向往和渴望。整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貌和情感体验。
城南车马地,行客过徘徊。野水寒犹入,余花晚自开。命宾曾授简,开府最多才。今日西州路,何人更独来。
寻常送客尚多愁,况是天涯寂寞秋。晓别蛩声黄叶寺,夜分渔火白苹洲。病余骨肉添新林,归后风烟忆旧游。何处何时又相见,青山长在水长流。
池上迎微风,柏间蹋凉月,冷然醉梦醒,一洗烦恼热。嗟予世外人,火食常呕噎。易求云表露,难觅太古雪,况欲试秘方,琼浆和玉屑。俛首居俗间,愁若鹰在绁。惟兹服月芒,比岁稍得诀,但令天无云,岂复计圜缺。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诗成独高咏,灵府炯澄澈。
天将秋气蒸寒馥,月借金波滴小黄。不会溪堂老居士,更谈桂子是天香。
愁挟诗来为护持,生知愁是赋诗资。有愁宁可无诗好,我愿无愁不作诗。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