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旦江天迥,凉风西北吹。
白云向吴会,征帆亦相随。
想到耶溪日,应探禹穴奇。
仙书倘相示,予在此山陲。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送谢录事之越》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旦江天迥,凉风西北吹。
白云向吴会,征帆亦相随。
想到耶溪日,应探禹穴奇。
仙书倘相示,予在此山陲。
译文:
清晨时分,江水与天空清晰地交错在一起,凉风从西北吹来。
云朵向着吴国的方向聚集,征帆也随之相伴而行。
一想到耶溪的美景,应该会去探寻禹王的旧迹。
如果仙人能够示现仙书于我,那就让我在这山陲感受。
诗意:
这首诗传递了孟浩然的远行之情。他在清晨时刻,看着江天清晰交织,凉风吹拂,心中充满了出发的决心和憧憬。白云向着吴国的方向聚集,象征着令人向往的旅程即将开始。征帆也随之起航,意味着诗人将与这片美丽的江水一同前行。
诗中提到的耶溪,是秦时楚国的一处名胜地,古人认为这里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有仙迹遗留,因此引起了孟浩然的好奇与向往。他希望能够探寻禹王留下的伟业,一览禹穴的奇迹。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期望和祈愿。他希望能够得到仙人的指示,获得仙书的启示,以此来指引他在这个险峻之地往前行。
赏析:
《送谢录事之越》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望着江天交织,凉风吹拂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探索的决心。诗中运用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烘托诗人的心境,寄托了他对禹穴的向往和对仙人指引的期许。整首诗行云流水,节奏流畅,给人以愉悦和留白的感觉。通过描绘江天、云朵和征帆,诗人以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展现了他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追求远方的精神。诗人的情感和意境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展现了他旅行的热情和对陌生世界的探索。整首诗朴实而充满诗意,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也让读者对未知世界充满向往和探索的决心。
中兴五叶,天子肇明禋。一德格高旻。宁皇至圣功超古,万国慕深仁。徽称显号又还新。功德粲雕珉。乾坤绘画终难尽,遗泽在斯民。
丁督护,听我语。欲从君,臂不羽。嫁时所结发,剪之随君去。
游人献书去,薄暮返灵台。传道寻仙友,青囊卖卜来。闻莺忽相访,题凤久裴回。石髓空盈握,金经秘不开。还疑缝掖子,复似洛阳才。
曲渚澜生。遥峰云敛,据鞍又出江城。青子垂枝,悴阴遮道,乍闻一两蝉声。素蟾犹在,但惟有、长庚殿星。征夫前路,应怪劳生,尘事相萦。年来厌逐时迎。千里追寻,两鬓凋零。佳景良辰,无憀虚度,谁怜客里凄清。不如归去,任儿辈、功名遂成。旧欢重理,莫笑渊明,却赋闲情。
忽从平地出尘笼,亲到诸天释梵宫。却悟冗宫长役物,争如大士日谈空。山横青壁千层合,泉迸丹崖一线通。幽鸟静啼人外境,疏钟不堕世间风。目无可欲猿猱伏,心绝微尘冰鉴融。自恨无缘陪宴坐,它生愿效种松翁。
尧夫何所有,一色得天和。夏住长生洞,冬居安乐窝。莺花供放适,风月助吟哦。窃料人间乐,无如我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