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楼上柅园中,罗帏绣幕围香风。
觥船一棹百分空,看朱成碧颜始红。
杏花杨柳年年好,南去北来人自老。
旧事无人可只论,惟君与我同怀抱。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送吴显道五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临川楼上柅园中,
罗帏绣幕围香风。
觥船一棹百分空,
看朱成碧颜始红。
杏花杨柳年年好,
南去北来人自老。
旧事无人可只论,
惟君与我同怀抱。
诗意:
这首诗词是王安石送别好友吴显道时所作。诗人站在临川楼上,眺望着柅园(一种园林形式)的景色。园中挂着华美的帷幔,绣幕随风飘动,营造出香风袭人的氛围。觥船在河上行驶,一艘接一艘,但都是空的,象征着吴显道离去后的空虚感。然而,当诗人看见太阳升起,红光渐渐染红天空时,他认识到心中的忧伤开始转化为希望和喜悦。
诗人提到了杏花和杨柳,它们每年都如期盛开,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它们都有自己的美丽。这里用来比喻人的生命,无论是南方离开还是北方归来,人们都会经历岁月的变迁,渐渐老去。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旧事无人可谈论的遗憾,只有他和吴显道共同怀念。这是一首深情的送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时光流转的感慨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景和人生的变迁。通过景物的描写,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友谊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他用觥船一棹百分空的形象,表达了离别后的空虚和寂寞。然而,当他看到朝阳升起、天空变得红艳时,诗人的情绪也随之转化为对未来的希望和喜悦。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杏花和杨柳与人的生命相比,强调了岁月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遗憾,以及对吴显道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词意境优美,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时光的珍视,并在离别的场景中展现出对未来的希望。这首诗词既有离别的悲凉情绪,又透露出对友情和生活的热爱,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白沙波底石苔青,水草摇摇自在生。红日半竿人世闹,倚阑亭上晓风轻。
野寺望山雪,空斋对竹林。我以养愚地,生君道者心。
偶对先生尽一樽,醉看万物汹崩奔。优游共我聊卒岁,肮脏如君合倚门。只恐掉头难久住,应须倾盖便深论。固知严胜风流在,又见长身十世孙。(戣,字君严;戡,字君胜。退之志其墓云:孔子世卅八,吾见其孙,白面长身。今君亮四十八世矣。)
潇洒江梅,似玉妆珠缀,密蕊疏枝。霜风应是,不许蝶近蜂欺。嫣然自笑,与山矾、共水仙期。还亦有,青松翠竹,同今凛冽年时。何事向人如恨,带苍苔,半倚临水荒篱。孤山嫩寒放晓,尚忆前诗。黄昏顾影,说横斜、清浅今谁。他自是,移春手段,微云淡月应知。
谁信东南有此山,几回蜡屐只空还。乾坤超出浮尘外,世界深藏粒粟间。鹤不旭来华表在,犀从飞去紫云閒。扪萝直上凌霄塔,见说微垣手可攀。
山在画堂西,钩帘静对时。林高日落早,巷僻客来迟。抱病独不饮,爱闲君所知。阶前碧梧叶,片片可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