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忆旧乡头已白,牙齿欲落真可惜。
临江把臂难再得,江水江花岂终极。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送吴显道五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忽忆旧乡头已白,
牙齿欲落真可惜。
临江把臂难再得,
江水江花岂终极。
中文译文:
突然想起老家,头发已经白了,
牙齿即将脱落,真是可惜。
临江伸出双臂,却难再拥有,
江水、江花难道终将消逝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吴显道的五首送别诗之一。吴显道是王安石的朋友,他们共同经历了政治上的风云变幻。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吴显道的思念和离别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有限的感慨。
首先,诗人忽然回忆起故乡,感叹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这显示了岁月不饶人,时间的飞逝。接着,诗人提到自己的牙齿将要脱落,表示自己已经年迈,感叹时光的无情。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吴显道的离别之痛。诗人表示再也难以与吴显道相拥抱,这是因为吴显道已经离去,无法再次相聚。最后两句"江水江花岂终极"意味着江水和江花都不会永远存在,暗喻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谊和人生的短暂性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逝去时光的深切思念。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抒发,诗人也反映了人生无常和岁月流转的主题。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生命的珍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远目瞰秦坰,重阳坐灞亭。既开黄菊酒,还降紫微星。箫鼓谙仙曲,山河入画屏。幸兹陪宴喜,无以效丹青。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西风吹叶满庭寒,蘗子无言鼻自酸。心在九泉灯在壁,一襟清血泪栏杆。
系舟长堤下,日夕事南征。往意纷何速,空严幽自明。使君怜远客,高会有馀情。酌酒何能饮,去乡怀独惊。山川随望阔,气候带霜清。佳境日已去,何时休远行。
徐园异菊列千盆,往岁探看仕女存。屡劫归君成独赏,短吟题我尚余痕。从遗浊世魂初合,胜读离骚道已尊。惆怅落英留眼待,孤山补插野梅根。
钱影何曾过眼,笔头那肯亏心。系门瘦马影沈沈。夜柝不惊春枕。一去轻如蕉梦,三乡都是棠阴。等闲换取印黄金。催上云程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