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麾轻去奉兰羞,共惜清贤岂易求。
筮易暗惊鸣鹤远,赋诗深望白驹留。
古来经纬心皆晓,闲处光阴发半秋。
长孺之才同吏隐,相宽频上海边楼。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歷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着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爲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送吴安道学士知崇州》是范仲淹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麾轻去奉兰羞,
共惜清贤岂易求。
筮易暗惊鸣鹤远,
赋诗深望白驹留。
古来经纬心皆晓,
闲处光阴发半秋。
长孺之才同吏隐,
相宽频上海边楼。
诗意:
这首诗词是范仲淹送别吴安道学士前往崇州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吴安道学士的赞赏和惋惜之情。范仲淹认为吴安道学士是一位清廉贤能的人,但这样的人才并不容易得到。范仲淹用筮法预测未来,但结果却让他感到惊讶,因为预测显示吴安道学士的前程将会很远,就像鸣鹤一样遥远。范仲淹希望吴安道学士能够继续写诗,因为他深深地期望着吴安道学士能够留下来。诗中还提到了古代的经纬仪器,暗示着范仲淹对吴安道学士的了解和赞赏。范仲淹认为时间过得很快,就像秋天的一半已经过去了。最后,范仲淹称赞吴安道学士的才华,认为他和范仲淹一样,都是隐居的官员,经常一起登上海边的楼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范仲淹对吴安道学士的赞赏和送别之情。范仲淹通过描绘吴安道学士的品质和才华,展示了他对吴安道学士的敬佩之情。诗中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筮法和鸣鹤,增加了诗词的神秘感和艺术性。范仲淹还通过对时间的描绘,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的感慨。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展示了范仲淹卓越的才华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薄薄窗油清似镜。两面疏帘,四壁文书静。小篆焚香消日永。新来识得闲中性。人爱人嫌都莫问。絮自沾泥,不怕东风紧。只有诗狂消不尽。夜来题破窗花影。
君房足下竟成谀,只是韩歆已破除。岂有江湖钓竿手,为君台阁奉文书。
光阴迅速不停留。春去又还秋。展破皱眉头。且唱和、仙歌散忧。百年短景,争名竞利,图恁惹闲愁。休恁苦贪求。但得过、随缘便休。
万木秋霖后,孤山夕照馀。田园无岁计,寒近忆樵渔。亭树霜霰满,野塘凫鸟多。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福地何萧爽,真祠自杳冥。栋梁传曩昔,草木带仙灵。雾市朝仍合,云扉夜不扃。天风吹玉磬,应是诵黄庭。
弄假如真舞碧空,吹嘘全在一丝风。唯惭尺五天将近,犹在儿童掌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