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王太尉赴诏二首》

三朝元老状元稀,乞赴彤庭诏便依。
金鼎位高将正拜,璧田家近恐妨归。
殊恩每过莓苔径,别泪偏沾薜荔衣。
从此征车东去后,甘棠风物减光辉。

作者介绍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鉅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鉅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王太尉赴诏二首》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魏野。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朝元老状元稀,
乞赴彤庭诏便依。
金鼎位高将正拜,
璧田家近恐妨归。
殊恩每过莓苔径,
别泪偏沾薜荔衣。
从此征车东去后,
甘棠风物减光辉。

诗意:
这首诗是送别王太尉前往朝廷接受诏命的作品。诗人表达了对王太尉高贵地位和功绩的赞颂,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离别家园的思念之情,以及随着他离去,家中的景物逐渐失去光辉的感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王太尉和他的家庭境况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功绩。诗中提到,王太尉是三朝(指宋太祖、宋太宗和宋真宗)时期的元老,而他的高位是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获得的。他请求前往朝廷接受诏命,表明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诗中提到的“金鼎位高将正拜”是指他在官场中的地位崇高,受到尊敬和崇拜。而“璧田家近恐妨归”则表达了他离家赴任的忧虑,担心长时间的离别会对家庭带来不利影响。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王太尉的深切思念和不舍之情。他提到每次王太尉经过家门时,都会沾湿他的衣袖,这是因为诗人在与王太尉的离别中流下的泪水。这种离别之痛体现了诗人对亲人离去的思念和无奈。

最后,诗人以“甘棠风物减光辉”来结束这首诗,意味着自从王太尉离去后,家中的景物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这句诗暗示了诗人对王太尉离去带来的变化和失落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王太尉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离别带来的痛苦和失落。通过对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人们在时代变迁中的坚守和无奈。

  •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诗》

    江南佳公子,遗我锦绣端。揽之温如春,公子焉得寒。兴雨自有时,肤寸便濛{?漫}。敛藏以自润,牛斗何足干。空庭月与影,强结三友欢。我岂不足欤,要此清团团。所欢在一醉,常恐樽中干。舍酒尚可乐,明珠如弹丸。但恐千仞雀,忽忽发虚弹。迨子闲暇时,种子田中丹。一朝涉世故,

  • 《游大涤山》

    大涤洞沉沉,天柱峰嶪嶪。人世悲落花,观松无易叶。朝夕樵风生,云鹤闲情惬。何当采玉芝,真从从此蹑。

  • 《渔父词(其四)》

    满湖飞雪搅长空。急起呼儿上短篷。蓑笠具,昼图同。钎笛声长曲未终。

  • 《没蕃故人》

    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 《二月中休日黄帅领客登望海亭有诗因次其韵》

    翚飞栋宇压危峰,面面风光入座中。湖汐近通天阙下,蓬瀛疑在海门东。巡行谁说秦皇事,疏凿今余夏后功。空阔无边惟此地,君侯心与境相同。

  •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二平溪堂》

    清溪似与隐君谋,故入堂前漫不收。盥手从今休汲井,浮觞取意便临流。花漂涧谷来应远,石激琴筝久未休。莫把朱栏强围绕,山家事事要清幽。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