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王南海二首》

史氏循良传,儒家果艺科。
土荒耕老少,海近贩人多。
古有宁馨语,今无于蒍歌。
县知新令尹,琴调得民和。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送王南海二首》

史氏循良传,儒家果艺科。
土荒耕老少,海近贩人多。
古有宁馨语,今无于蒍歌。
县知新令尹,琴调得民和。

中文译文:
王南海被派往远方,我写了两首送别诗,
史氏一代代传承着儒家的学问,果实丰硕于艺术科。
土地荒芜,老人和孩子都在耕作,附近的海洋经商的人很多。
古代有着宁静悠远的乡野之歌,而现在已经不再有了。
县知县是新上任的官员,他的琴音使人民和谐相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刘克庄所作,以送别王南海为题材。诗中描述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现状。

首先,诗中提到了"史氏循良传,儒家果艺科",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赞美和传承。史氏代代相传,继承了儒家的学问,丰富了艺术科。这里体现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的重视,认为它们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接着,诗中描述了农村的困境和海洋经商的繁荣。土地荒芜,老人和孩子都在辛勤地耕作,而附近的海洋则吸引了许多人从事贸易。这种对比显示了社会的不平衡和经济的发展差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流动性。

然后,诗中提到了"古有宁馨语,今无于蒍歌",表达了对逐渐消失的乡野之歌的怀念。古代的乡野之歌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觉,而现在已经不再有了。这里揭示了社会变迁对文化传统的冲击,让人们思考和反思现代社会的变化。

最后,诗中提到了县知县的琴音调和了民众之间的关系。新上任的县知县通过琴音使人民和谐相处,暗示了一种理想状态,即官民关系的和谐共处。这里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和谐的期待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社会的变迁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表达了对于社会和谐、文化传承的期许。诗人通过对农村和海洋经商的描写,展示了社会的不平衡和差异,同时又透过对乡野之歌的怀念,反思了现代社会的变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通过县知县的琴音,诗人展示了一种理想状态,即社会和谐共处的愿景。整首诗词通过抒发情感和思考时代问题,给人以思索和回味。

  • 《句》

    今日桐城王刺史,异时遗爱在吾州。

  • 《句》

    鸣琴拂榻此游衍,作诗何止夸厘牟。

  • 《席上走笔赠别李子先》

    醉魄吟魂李谪仙,风流未绝验家传。词源直欲倾三峡,饮量真疑漏百川。几寸烛花催饯席,数程柳絮扑归鞭。别愁衮衮无由说,吏部先寻瓮底眠。

  • 《再至长安》

    十年谪宦鬼方人,三遇鸿恩始到秦。今日九衢骑马望,却疑浑是刹那身。

  • 《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诗》

    冥漠尔游岱。凄凉余向秦。虽言异生死。同是不归人。昔余仕冠盖。值子避风尘。望乞求真隐。伺关待逸民。忽闻泉石友。芝桂不防身。怅然张仲蔚。悲哉郑子真。三山犹有鹤。五柳更应春。遂令从渭水。投吊往江滨。

  • 《谢松冈侄惠诗》

    韦布名犹盛,诗书不负人。每过临水宅,长想钓鱼身。思苦诗难和,岁寒交始真。乃翁怜病久,余病复兼贫。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