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王定国通判河南》

孤身十载客都城,白社双林讳姓名。
授馆不为他日计,解衣真出故人情。
翘材必定延枚叟,宣室终须记贾生。
万里归来发如漆,了知句画更新清。

作者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作品评述

《送王定国通判河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孤身十载客都城,白社双林讳姓名。
十年来我孤身寄居都城,住在白社双林之间,隐姓埋名无名无姓。

授馆不为他日计,解衣真出故人情。
我在官府担任职务并非为了个人前程,脱下官服才是真正表达我对故人深情的时刻。

翘材必定延枚叟,宣室终须记贾生。
有才华的人必然会被重用,而无才华的人则会被遗忘,历史将永远记住有才之人。

万里归来发如漆,了知句画更新清。
千里迢迢归来的路途漫长,头发已经发黑如漆,但我的诗句和绘画却更加清新。

这首诗通过描绘主人公王定国的境遇和心境,抒发了作者陈师道对友谊和才华的赞颂。王定国十年的寄居都城生活,使他隐姓埋名,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忠于友情。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有才华的人会被赏识和记住的信念,同时也强调了才华与个人修养之间的关联。最后,诗人通过对归来路途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意愿和追求清新的创作风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真诚友谊和才华的推崇,同时探讨了个人追求与社会价值的关系。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诗人创造了一幅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画面,展现了宋代士人的情怀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 《居茅山作》

    曾跨江西使者鞍,直言才上便休官。三茅得梦全清瘦,头发鬅鬙布襖宽。

  • 《闺词四首》

    捣衣声不乱,捣衣情自深。秋风一夕起,闺中同此音。妾捣君不闻,天涯自有砧。也应如妾捣,为妾捣君心。

  • 《石竹》

    石竹为花品最微,当时曾入谪仙诗。新葩竞发迷形似,紫蝶翩翾缀碧枝。

  • 《霜晓》

    霜重晓未觉,日高融始寒。空墙半根湿,落叶片声乾。

  • 《潘茂洪借屋地主催起仆以山园暂假寓泊书两诗》

    种艺吾方屋数间,图书鸡犬称君閒。径携桃叶航湖去,别有新居却载还。

  • 《鹧鸪天》

    三径芳根自不群。每於霜後播清芳。枝头蛱蝶如羞见,篱外征鸿不可闻。情脉脉,思纷纷。绕窗吟咏理馀薰。卷帘人在西风里,知是新来瘦几分。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