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入关中,道傍见太华。
始识仙掌大,颇似揽造化。
赤手无所为,风雨漏指罅。
又观莲华峰,上有莲开谢。
一朝秋色高,莲叶或飘下。
今闻太守行,见隼画车驾。
仙掌与莲花,日久可以托。
长安道上人,任见不须借。
况多耐老药,民将待黄霸。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送王道粹郎中知华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往年入关中,道傍见太华。
始识仙掌大,颇似揽造化。
赤手无所为,风雨漏指罅。
又观莲华峰,上有莲开谢。
一朝秋色高,莲叶或飘下。
今闻太守行,见隼画车驾。
仙掌与莲花,日久可以托。
长安道上人,任见不须借。
况多耐老药,民将待黄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王道粹郎中去华州为主题,描绘了作者在过去的经历和对王道粹郎中的赞美之情。
诗的开头,作者回忆起自己往年经过关中时,路旁见到了太华山。他初次看到太华山的仙掌,觉得它们巨大而似乎能够拥有宇宙的造化之力。接着,他提到自己在风雨中赤手无所作为,指出自己的微不足道和渺小。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对仙掌的崇拜,将自己的渺小与仙掌的伟大形成对比。
接下来,诗人又观赏到了莲华峰,山上的莲花开放后又谢落。他描述了秋天莲叶飘落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
最后几句表达了对王道粹郎中的送别和祝福。他听说王道粹郎中即将出任华州太守,将会乘坐画有隼鸟的车驾。作者认为仙掌和莲花都是久经考验的事物,可以寄托王道粹郎中的前程。他告诉王道粹郎中在长安道上行走的人们,无需借助他人即可见到这些仙掌和莲花,再次表达了对王道粹郎中的赞美和祝福。
最后两句提到了耐老药和民众对黄霸的期待,这可以理解为对王道粹郎中的期望,希望他能够效仿黄霸的治理能力,为人民谋福利。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送别朋友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壮丽和变化,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和对人生变迁的思考。作者运用简练的语言,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意象,使整首诗情感丰富而含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改 一作:未改/难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闲居静侣偶相招,小饮初酣琴欲调。我正风前弄秋思,君应天上听云韶。时和始见陶钧力,物遂方知盛圣朝。双凤栖梧鱼在藻,飞沈随分各逍遥。
风鬟雾鬓。便觉蓬莱三岛近。水秀山明。缥缈仙姿画不成。广寒丹桂。岂是夭桃尘俗世。只恐乘风。飞上琼楼玉宇中。
床头枕驰道,双阙夜未央。车毂鸣枕中,客梦安得长。新秋入梧叶,风雨惊洞房。独行残月影,怅焉感初凉。筮仕记怀远,谪居念黄冈。一住三十年,此怀未始忘。扣门呼阿同,安寝已太康。青山映华发,归计三月粮。我欲自汝阴,径上潼江章。想见冰盘中,石蜜与柿霜。怜子遇明主,忧患
老色日上面,欢悰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後当不如今。
腊雪溶酥,春冰浮玉,素蟾三五才过。晓来庭户,何事五云多。尽道九天麟坠,将环佩、袅袅鸣珂。风标爽,胸中嵬磊,豪气挽天河。平生,横诉志,指挥夷虏,平定干戈。看它年功业,还让廉颇。且对江山难老,金樽满、鲸海翻波。歌声转,玉人扶处,拚取醉颜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