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隋孝廉之官桐庐》

万乘君王曾降诏,敝裘瘦马入咸秦。
太平策略三千字,天下英豪二十人。
自合乘时攀日月,如何随众走风尘。
桐庐主簿官虽小,百里之间亦有民。

作者介绍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作品评述

《送隋孝廉之官桐庐》是宋代诗人郑獬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隋朝的一位孝廉官员奉命前往桐庐任职的情景。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万乘君王曾降诏,
敝裘瘦马入咸秦。
太平策略三千字,
天下英豪二十人。
自合乘时攀日月,
如何随众走风尘。
桐庐主簿官虽小,
百里之间亦有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写实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隋朝时代的政治和社会现象的思考。诗的开头,以"万乘君王曾降诏"的语句,描绘了皇帝的威严和统治的广泛。接着,"敝裘瘦马入咸秦"表达了作者作为一个低级官员,所乘坐的车马简陋,形容了他平凡的身份和朴素的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太平策略三千字,天下英豪二十人",描绘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环境和人才稀缺的情况。"太平策略三千字"指的是政治策略的文书,这样庞大的篇幅暗示了政府的庞杂和复杂。"天下英豪二十人"则暗示了在那个时代,能够真正拥有高尚品德和才干的人才并不多。这种形容既对当时的政绩和人才现状进行了揭示,又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局势的思考。

接着,诗中出现了"自合乘时攀日月,如何随众走风尘"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的追求和对时代潮流的反思。"乘时攀日月"形容了作者的抱负和意愿,他渴望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作为。然而,"如何随众走风尘"则体现了作者对时代步伐的疑虑,他在思考如何在纷繁的世事中不被迷失。

最后两句"桐庐主簿官虽小,百里之间亦有民",表达了即将到达的目的地桐庐的特点和社会关系。"桐庐主簿官虽小"暗示了桐庐的官职地位虽然不高,但它仍然是一个具有一定地位和责任的职务。"百里之间亦有民"则强调了桐庐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其范围内也有人民居住和生活。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描绘官员的身份、政治环境和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思索。它既是一首具有写实色彩的诗词,又蕴含着对时代和人生意义的深层思考。

  • 《暑行》

    谁敲白石生热烟,举头见岭思回鞭策。修竹林间有寒甃,莫打渴乌教近前。

  • 《蔡州壼公观刘道士》

    恩颍求归今几时,布衣犹在老刘师。龙章旧有世人识,蝉蜕惟应野老知。昔葬衣冠今在否,近传音问不须疑。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

  •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衰息。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操持纪纲地,喜见朱丝直。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 《书台》

    崛起扶刘氏,兼资将相才。臣心虽自切,天命若为猜。古壁空遗像,荒榛只旧台。斯人今不见,落日更徘徊。

  • 《忆秦娥》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 《又次老牧泛舟韵》

    早闻南国翠娥愁,曾见书飞故国楼。远客寒天须剪烛,美人清夜恰同舟。玉台传得争千首,金管吹来坐两头。从此烟波好乘兴,万山春雪五湖流。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