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隋堤榆柳风,轻花薄荚正冥蒙。
离情解逐仙舟去,欲过三江震泽东。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苏伯达之官西安七首》是宋代诗人李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苏伯达离去的离情和对他前程的祝福。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千里隋堤榆柳风,
轻花薄荚正冥蒙。
离情解逐仙舟去,
欲过三江震泽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苏伯达离去的离情之感。首句描述了千里隋堤上榆树和柳树在微风中摇曳,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第二句通过描写轻盈的花瓣和薄薄的荚壳,表达了诗人心中的离愁和忧伤。这里的"正冥蒙"形象地表达了离别时的迷茫和不安。
接下来的两句"离情解逐仙舟去,欲过三江震泽东"描绘了苏伯达离去的情景。诗人将苏伯达比喻为乘坐仙舟的仙人,离情如同解开的风,追随在仙舟后面。这里的"仙舟"和"离情"都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表达了苏伯达离去的壮美和高远。"三江震泽东"则是苏伯达前行的方向,形象地表达了他的目标之遥远和辽阔。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意象,抒发了诗人对苏伯达离去的思念和祝福之情。诗人以巧妙的比喻和意象,将离别的情感和苏伯达的前程相融合,使诗词充满了离别时的忧愁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春来触地故乡情,忽见风光忆两京。金谷踏花香骑入,曲江碾草钿车行。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楼睡失明。独有不眠不醉客,经春冷坐古湓城。
横浦非吾土,久寓亦何卿。不学元相国,百斛貯胡椒。饥寒何以遣,唯以文字消。方其得意处,捽茹亦逍遥。顿忘物我情,天地本宽饶。告尔二三子,我歌汝其谣。
远岫平林嶂夕阳,翻涛翠麦已蒸黄。此行莫谓无高兴,题品新诗入锦囊。
朱鸟开辰,苍龙启映。大帝昭飨,群生展敬。礼备怀柔,功宣舞咏。旬液应序,年祥协庆。
遗墨消磨顾陆余,开元一一数吴卢。本朝唯有宗元近,国本长留後世模。出世真人气雍穆,入蕃老释面清癯。居人不惜游人爱,风雨侵陵色欲无。
吟去望双旌,沧洲晚气清。遥分高岳色,乱出远蝉声。楚霁云连寺,湘寒浪浸城。孤猿不可听,一听白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