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南出都门路,行客少年春色暮。
花片空随别盏飞,柳条难系征鞍住。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送石师正》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强至。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离别场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马蹄南出都门路,
行客少年春色暮。
花片空随别盏飞,
柳条难系征鞍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行人离开都城南行的场景,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和无奈之情。
首句"马蹄南出都门路",描绘了行人骑着马匆匆离开都城的场景。这里的"马蹄南出"暗示着行人即将远离都市的喧嚣,踏上一段旅途。"都门路"则象征着离别的开始。
第二句"行客少年春色暮",描述了行人离别时的情景。"行客"指的是离别的行人,"少年"则是指行人的青春年华。"春色暮"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也象征着离别的落寞和无奈。
第三句"花片空随别盏飞",通过描绘飞舞的花瓣,表达了离别时的落寞和离愁。"花片"象征着春天的美好,而"别盏"则指的是离别时点燃的灯盏,将花瓣吹散的景象。这里的"空随"暗示着无法挽留和抓住美好的事物。
最后一句"柳条难系征鞍住",通过描写难以系住征途的马鞍,表达了行人离别的无奈和难舍之情。"柳条"象征着离别时的眷恋,"难系"则意味着离别的决绝和无法挽留。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和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离别的苦涩和无奈之情,同时也凸显了人世间的离合悲欢和岁月的无情流转。这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引发读者对离别和生命的思考。
这次车来更可愁,窗中人比站前稠。阶梯一露刚伸脚,门扇双关已碰头。长叹息,小勾留,他车未卜此车休。明朝誓练飞毛腿,纸马风轮任意游。
十邑驱驰阅四旬,尽空囹圄报吾君。僧窗渐觉猿吟远,城市嚣尘自此分。
矫矫虎臣,捍城於并。殚其智力,为国长城。攻逾两时,敌不能乘。无食无援,百雉乃倾。负像赴水,义不苟生。大节卓伟,千载光明。
当年罢会稽,还郡锦为衣。老作龙楼贵,终将凤沼违。英魂游岱去,石椁渡江归。扬子春风恶,南徐过客稀。众帆看屡溺,素舸独如飞。始见中郎孝,松门自有辉。
潘江陆海一笑唾,暂借禅衣隐此身。坡谷两翁合为一,座间始可着斯人。
莫嗟黑发从头白,终见黄河到底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