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不移三百篇,得鱼固自我忘筌。
绪余一醒冬烘眼,快着长安得隽鞭。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这首诗词是宋代曾丰创作的《送石江曾元英赴太学补二首》。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万物不移三百篇,
得鱼固自我忘筌。
绪余一醒冬烘眼,
快着长安得隽鞭。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曾丰送别石江曾元英赴太学补习的场景。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曾元英前程的祝福,表现了对友谊和学业的思考和关注。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曾丰的情感和祝福之意。首句"万物不移三百篇"表达了诗人对曾元英学业的期望,希望他能够牢记所学的三百篇文章,不忘初心。接着,"得鱼固自我忘筌"这句诗,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曾元英在求学过程中不断进取的期望,希望他能忘却过去的功劳,以更高的目标继续努力。
下面两句"绪余一醒冬烘眼,快着长安得隽鞭"则展示了诗人对曾元英前程的期待和祝福。"绪余一醒冬烘眼"表达了诗人对曾元英的鼓励,希望他能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振奋精神,迎接新的挑战。"快着长安得隽鞭"则表达了诗人对曾元英取得优异成绩的期待,希望他能在长安城(古代中国重要的文化中心)学得卓越的才能。
总体上,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曾丰对友人曾元英的深情厚意,表达了祝福和鼓励的情感。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对友谊和学业的思考融入其中,使整首诗词具有较高的诗意和赏析价值。
暮色入江郊,霜风两鬓毛。笛声吹月落,诗兴挟秋高。谢约南柯蚁,留连左手螯。孤灯竹窗底,危坐一歌骚。
粲粲芙蓉阁,我登双眼明。手拊沈香阑,美人已东征。美人未去时,朝理绿云鬟,暮吹紫鸾笙。美人既去时,阁下麋鹿走,阁上鸱枭鸣。江山咫尺生烟雾,万年枝上悲风生。空有遗钿碎珥狼籍堆玉案,空有金宝炬错落悬珠楹。杨柳兮青青,芙蓉兮冥冥。美人不见空泪零,锦梁双燕来又去,夜
我有辞乡剑,玉锋堪截云。襄阳走马客,意气自生春。朝嫌剑花净,暮嫌剑光冷。能持剑向人,不解持照身。
八千道路边疆去,回首甘凉忆旧游。沙塞孤城胡骑接,玉关落日酒泉流。哈枌果实供盘馔,苏鲁麻篘解客愁。此日故人重会别,秣陵归思不胜秋。
邵阳拙政一年余,不暇精思及远图。且了眼前无饿殍,家家温饱是良谟。
峰头壁立伟天造,万雉石城如带绕。山骨鳞皴火种难,山下流泉却宜稻。新秧一棱绿茸茸,茅花先秋雪摇风。后皇嘉种不易熟,野草何为搀岁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