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沈学士守毗陵》

使君四十五专城,新向鸿都得请行。
高阁和铅人暂去,秋郊驱弩吏趋迎。
兰陵郡邑今尤盛,阳羡溪山古有名。
赋政优游多乐事,东园应不负飞觥。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送沈学士守毗陵》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使君已经四十五岁,专程前往鸿都(即京城)辞行。高楼上的铅人已经暂时离开,秋天的乡间,驱使弩吏赶来迎接。兰陵郡邑如今繁盛,阳羡的溪山有着古老的名声。赋税政务宽松,让我可以尽情游玩,东园应该不会辜负我们的欢乐,不会空杯不倒。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颂送别沈学士前往毗陵的作品。沈学士已经四十五岁,他将担任毗陵的守臣。苏颂描绘了沈学士的离别场景,高楼上的铅人暂时离开,秋天的乡间迎接着他的离去。苏颂表达了对沈学士的祝福和对他所去之地的美好祝愿。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情景,通过描述具体的环境和场景,展现了离别时的深情厚意。高楼上的铅人象征着沉重的职责,暂时离开表示沈学士即将远离繁忙的政务,驱使弩吏迎接则显示了他的身份地位。兰陵郡邑的繁盛和阳羡溪山的古老名声,表达了苏颂对毗陵地区的美好祝愿。诗词最后提到赋税政务宽松,东园不会空杯不倒,暗示了沈学士在毗陵的生活将会充满乐趣和欢乐。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描绘了离别时的温情和对未来的期望,展示了苏颂细腻的艺术表达能力。

  • 《四伯父生朝三首》

    夜阑修竹罢傅觞,清晓诜诜辑燕堂。浴冠舞童春服盛,秀眉齯齿颂声长。傅山细吐晴霏润,大斗高斟腊味香。华发他年多胜事,凤纶重叠拜恩光。

  • 《谢朱常侍寄贶蜀茶、剡纸二首》

    瑟瑟香尘瑟瑟泉,惊风骤雨起炉烟。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百幅轻明雪未融,薛家凡纸漫深红。不应点染闲言语,留记将军盖世功。

  • 《雨中饮宾旸次前韵二首》

    胸中了了讵同科,混合光尘济贯河。割据市楼才斗大,悬知官酒太灰多。足相娱乐唯君耳,不少盘旋谓我何。勿笑诗成欠流丽,予官彩取可弦歌。

  • 《寄沈仲居进三国志》

    万死中原百战争,流芳遗臭各垂名。思量陈寿已饶舌,又费先生一管城。

  • 《句》

    买得梧宫数亩秋,便追黄绮作朋俦。

  • 《和沈参军招友生观芙蓉池》

    桂栋坐清晓,瑶琴商凤丝。况闻楚泽香,适与秋风期。遂从棹萍客,静啸烟草湄。倒影回澹荡,愁红媚涟漪。湘茎久鲜涩,宿雨增离披。而我江海意,楚游动梦思。北渚水云叶,南塘烟雾枝。岂亡台榭芳,独与鸥鸟知。珠坠鱼迸浅,影多凫泛迟。落英不可攀,返照昏澄陂。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