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邵裔员外尉长洲》

洞庭山侧第新成,门对湖阴水鉴明。
紫绶使君还政日,彩衣仙尉拜官荣。
丘园自适亲心乐,桴鼓稀鸣吏局清。
退食不妨晨夕养,人生从宦此难并。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送邵裔员外尉长洲》是苏颂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洞庭山旁新建成的宅院,宅院的门面对着湖阴的水,清澈可见底。在此时,紫绶使君结束了自己的政务归来,彩衣仙尉则庆贺他的官位晋升。庭园中的景物与使君的心情相得益彰,使君心满意足地享受着自己亲手打造的园林乐趣,这里的官署清静,官员们的琴鼓声稀疏而悦耳。退隐后的生活不妨碍他早晚养生的习惯,这种人生境遇与官场之中的忙碌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和感慨,通过对洞庭山旁的宅院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清静自在、田园般生活的向往。诗词中的紫绶使君和彩衣仙尉是象征官员身份的角色,他们的出现与退隐后的生活相对照,凸显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洞庭山为背景,通过描写宅院、湖水和庭园等景物,展示了美丽宁静的自然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对官员的生活状态和退隐后的生活进行对比,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疲惫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自然、宁静和自由的追求。

这首诗词中的意境清新、流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示了作者才情和对生活的思考。诗意深远,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 《咏千叶缃梅》

    巧留芳艳待春回,不爱霜飚苦折摧。应对群葩羞冷淡,数花并作一花开。

  • 《秋夕》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 《点绛唇(己巳重九和苏坚)》

    我辈情钟,古来谁似龙山宴。而今楚甸。戏马余飞观。顾谓佳人,不觉秋强半。筝声远。鬓云吹乱。愁入参差雁。

  • 《放夜》

    深夜楼前笑语哗,禁街钟鼓暂停挝。冶游谑浪非吾事,富足欢娱有几家。春酒可能融鬓雪,书灯独自照梅花。黄柑犹见升平物,四十年前客永嘉。

  • 《纵茟一首》

    不与人争鹿,常留客脍鲸。遍参埋雪立,轻举御风行。鸣止三千岁,游观数十城。前篇方出喙,又报后篇成。

  • 《冰梅》

    绝怜花带雪麟珑,彷佛惟存蜡帝红。一夜清寒风结冻,分明身在水晶宫。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