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锡孤携问去程,萋萋原草暮烟平。
六朝旧迹秦淮畔,应感兴亡听水声。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送僧之金陵》是宋代释智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金锡孤携问去程,
萋萋原草暮烟平。
六朝旧迹秦淮畔,
应感兴亡听水声。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僧人离开金陵的情景。僧人孤身执着着宝贵的金银钵,向自己问询即将踏上的旅程。原野上的青草茂盛,夕阳下的烟雾平静而美丽。在秦淮河畔,可以看到曾经兴盛过的六朝古迹,这些景象使僧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兴衰,他倾听着水流的声音,似乎在思考人世间的起伏。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示了作者对离别和人生的思考。首句中的"金锡孤携"表现了僧人的孤独和虔诚,也暗示了他将要离开的事实。"萋萋原草暮烟平"描绘了自然的宁静景象,通过形容词的运用,传达了一种淡泊的情感。接下来的两句以"六朝旧迹"为线索,将目光投向了充满历史底蕴的秦淮河畔,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最后一句"应感兴亡听水声"把诗词的情感推向高潮,通过听水声表达出作者对兴衰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整首诗词以简洁、质朴的笔触,将离别和人生的哲思融入景物描写之中,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更迭的感慨。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作者对离别与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和人生的虔诚敬畏之情。这首诗词既有着宋代文人的清丽风骨,同时也体现了佛教禅宗的超脱和思考精神,使读者在阅读中领略到离别与人生的哲理意味。
觅心不得疑情息,与汝安心万事休。十万里沙来又去,杖挑只履在肩头。
水雷{上雨下玄},火雷虩。土雷连,石雷霹。
一寒游鱼不可见,春暖游鱼初见面。渊清人稀鱼可游,劝鱼切勿亲金钩。
何老长身李白须,传闻死尚握州符。战场便合营双庙,太学今方出二儒。史馆何人徵逸事,羽林无日访遗孤。病夫畴昔曾同幕,西望关山涕自濡。
三登三降冈始断,一步一休日欲斜。浊酒半瓶不得暖,覆盆有舖无浆家。
帝里风光二月新,西湖几队踏青人。杏花时节偏饶雨,杨柳门墙易得春。或是或非尘里事,无穷无达醉中身。五陵年少夸豪举,寂寞诗家戴叔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