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血驾鼓车,何従致千里。
纷纷糟曲间,欲试贤公子。
君家江南英,濯足沧浪水。
却渡旧黄河,涨沙埋马耳。
由来付造物,倚伏何穷已。
当念楚子文,三仕无愠喜。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送欧阳辩监澶州酒》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汗血驾鼓车,
何従致千里。
纷纷糟曲间,
欲试贤公子。
君家江南英,
濯足沧浪水。
却渡旧黄河,
涨沙埋马耳。
由来付造物,
倚伏何穷已。
当念楚子文,
三仕无愠喜。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送别欧阳辩监赴任澶州的作品。诗人以铺陈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欧阳辩监的祝福和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欧阳辩监驾驭鼓车,奔赴千里之行的场景,同时展现了他在纷纷糟曲中欲试贤才的决心。诗人称赞欧阳辩监的家族在江南地区英勇出众,他们身临沧浪之水,洗涤凡尘之垢。然而,欧阳辩监却要渡过黄河,这条古老的河流涨潮,掩埋了他的马耳朵,象征着他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造物主的思考,他认为一切命运的安排都已注定,人们只能顺从、接受,而欧阳辩监能够三次仕途无愠无悔,这让诗人感到欣喜。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欧阳辩监的深情厚意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通过对欧阳辩监驾车出行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决心和勇气。江南和黄河的对比,凸显了欧阳辩监从一个繁华的地方到另一个陌生困难的地方的转变,这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迁。最后,诗人对造物主的思考,表达了一种顺从宿命的态度,同时也对欧阳辩监在三次仕途中保持无愠无悔的品质表示赞赏。
整首诗词以平淡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情厚意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既展现了欧阳辩监的勇敢和坚毅,又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敬佩之情。诗词的意境深远,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了人生的沧桑和命运的不可掌控,同时也激励人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保持乐观和坦然的心态。
君子何尝去小人,小人如草去还生。但令鼓舞心归化,不必区区务力争。
人家簇簇晓烟青,湖上船归渔市腥。细雨如丝山色暝,一杯浊酒慰飘零。
仙枝移傍小岩幽,答踏名推第一流。曾向清波沈寒碧,甘瓜五色但轻浮。
先相风流德业尊。又看天马五花文。飘飘青琐凝佳思,霭霭新诗似岭云。淮海秀,已平分。*璋未碍琢来勤。吴人元重中州气,绣被何尝擅鄂
天寒日短道路长,白云飞去知吾乡。大江之东渭之北,念吾故人何可忘。别来杨柳春依依,只今开到梅花香。扁舟漫浪归未得,京尘海裹安行藏。身名未立仰天笑,床头夜夜鸣干将。羡师物外无宠辱,庭前柏树常苍苍。吁嗟急羽飞不到,二千里外空相望。五云前坠满室光,报师之意无以将。
闲居是念随云散。琴帘底、却自平生心满。百二十年期,笑道今才半。一味齑盐清得瘦,婉娩似、梅花香晚。相伴。老霜松宁耐,溪山寒惯。探借十日前春,小杯盘、也做寿筵模范。绕膝舞斑衣,有酒从他劝。但任真来浑是处,梦不到、笙歌瑶燕。双健。任旁人播尽,风流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