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庵的子是冤雠,疾焰过风第二筹。
笑里一场无折合,不容提掇转风流。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于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歷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干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隠,命爲首座。不久出世于平江府阳山澂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爲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隠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衆。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爲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禅师法嗣。有《松源崇岳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陆游撰《塔铭》。 崇岳诗,以辑自《语录》者编爲一卷,以《语录》卷下单编之偈颂贊及他书所录编爲另一卷。
《送鹿野珍禅友还七闽》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崇岳。诗词描绘了一个密庵的子(指僧人)作为冤家,以疾焰(快速)通过风(障碍)成为第二筹(第二个选项),并以风流的方式不容提掇,送别鹿野珍禅友返回七闽的情景。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文译文:
送别鹿野珍禅友还七闽,
密庵的子是冤雠,疾焰过风第二筹。
笑里一场无折合,不容提掇转风流。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禅友鹿野珍禅师离开密庵返回七闽的情景。密庵的子(僧人)原本是作者的冤家,但他却以快速的决断通过各种障碍成为了第二个选项。诗人觉得这个人在风流方面非常高明,他的笑容中蕴含着无与伦比的风度,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禅友的离别情景,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叹之情。诗人通过使用寥寥数语,将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得十分生动。诗中的"密庵的子"一词暗示了禅师的身份,也暗示了禅宗修行中的隐秘和深奥。"疾焰过风第二筹"形象地描绘了禅友在面对困难和障碍时的果断和敏捷。"笑里一场无折合"则凸显了禅友在风流方面的独特魅力,他的笑容中蕴含着无法言喻的韵味和风度。
整首诗词以简短的篇幅传达了作者对这位禅友的敬佩和送别之情,展示了禅修者的智慧和风度。通过简洁而形象的语言,诗人成功地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使读者在感受禅修者的内心体验的同时,也能自由地联想和感悟。
自古东西路,舟车此地分。河声梁苑夜,草色楚田曛。雁已多南去,蝉犹在此闻。圣朝无谏猎,何计谒明君。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伐木于阪,酾酒有
苍头熟睡唤不应,光射纸窗疑月明。更筹可数夜方半,杙上一鸡先误鸣。晓起飞花堆户外,幻出人间无色界。九街车马不知寒,蹴蹋银杯翻缟带。杲杲日升东海东,须臾光彩蒸霞红。不忧桂玉顿增价,人在冲融和气中。贝阙珠宫五云际,遥知天上龙颜喜。麦畦白白覆青青,农事来年定丰美。
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要会个中意,日午打三更。
短世人间厦几颠,高风湖上榻犹悬。荒凉士竖残碑日,辽邈官修废祀年。万古南州人似玉,千秋曾子笔如椽。斯文未丧神犹在,会见冠裳拥坏阡。
东洛言归去,西园告别来。白头青眼客,池上手中杯。--裴度离瑟殷勤奏,仙舟委曲回。征轮今欲动,宾阁为谁开。--刘禹锡坐弄琉璃水,行登绿缛堆。花低妆照影,萍散酒吹醅。--白居易岸荫新抽竹,亭香欲变梅。随游多笑傲,遇胜且裴回。--张籍澄澈连天境,潺湲出地雷。林塘难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