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武夷士,皆是帝曾孙。
李君即其人,命舛道常存。
爱子已折桂,华组耀闺门,吾身可拂及,彩服归丘园。
捧觞庆北堂,其乐不可言。
清溪环幽居,远岫横前轩。
弹琴咏招隐,芳意飘若兰。
老夫无此分,何必矜弹冠。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爲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爲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着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于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四库本)、《四部备要》排印宋明州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备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简称徐本),参校《全唐诗》(中华书局排印本)、《玉壶清话》(中华书局排印本)所收诗。并从《东轩笔录》(中华书局排印本)等录得集外诗,编附卷末。
《送李秀才归建安》是唐代徐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李秀才的送别和祝福,以及对他在建安的归乡生活的向往和羡慕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昔闻武夷士,皆是帝曾孙。
李君即其人,命舛道常存。
爱子已折桂,华组耀闺门,
吾身可拂及,彩服归丘园。
捧觞庆北堂,其乐不可言。
清溪环幽居,远岫横前轩。
弹琴咏招隐,芳意飘若兰。
老夫无此分,何必矜弹冠。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表达了作者对李秀才的羡慕和祝福之情。诗中提到了昔日闻闻武夷的士人都是帝王的后代,而李秀才正是这样的人,命运多舛却一直保持着他的道德操守。他的儿子已经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授予桂冠,受到了家族的荣耀。而作者自己则希望能够像李秀才一样,穿着彩色的服饰,回到自己的家园,享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中描绘了庆祝的场景,捧着酒杯在北堂中庆贺,乐声美妙无法言表。清澈的溪水环绕着幽静的居所,远处的山岭横亘在前面的轩窗之外。作者弹着琴,吟唱着招隐之诗,芳香的意境像兰花一样飘逸。然而,作者自己却感叹说,老夫没有这样的运气和福分,何必自命不凡地戴着高高的冠帽。
这首诗词通过对李秀才的赞美和对自身命运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成功人士的羡慕之情。它描绘了一个美好而宁静的乡村景象,以及对于自我价值和命运的思考。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双林示灭诳何人,无际真空净法身。活向春风裹埋了,万年千载不成尘。
操麾授钺器纵横,尽说长城指顾成。岳即孕灵偏有意,天何促寿太无情。明堂欲建栋梁折,巨海将浮舟楫倾。未得四旬馀四载,龙旌不觉变铭旌。
春歌已寂寂,古水自涓涓。徒误时人辈,伤心作逝川。
灯火楼台处处新。笑携郎手御街行。回头忽听传呼急,不觉鸳鸯两处分。天表近,帝恩荣。琼浆饮罢脸生春。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明。
生就的独木桥,容我过一遭,须不是自打嘴来自相饶。将世情儿嘲,将欢兴儿闹。这一遭,语不尽的妙。
贪财竞色,利名牵、萦系何时休歇。镇日忙忙如梦想,颠倒心猿马劣。昧地谩天,多能已会,以巧翻为拙。万般虚假,积成宿世冤业。劝君省悟回头,攀缘弃舍,做个逍遥客。访道求真寻妙指,早愿超离生灭。不悟玄机,剔开毛塞,付耳亲传说。壶天景色,现前秋夜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