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勋贤后,如郡到眼希。
胸中蕴金石,笔下出珠玑。
倾盖嗟何晚,临流又送归。
他年傥相忆,寻我钓鱼矶。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诚斋集》卷九八《张钦夫画像贊》作钦夫),号南轩(同上书卷七三《怡斋记》作乐斋),祖籍绵竹(今属四川),寓居长沙(今属湖南)。浚子。从胡宏学,与朱熹、吕祖谦爲友。以荫入仕。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浚爲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辟爲书写机宜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二)。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汤思退用事,主和议,随父罢。干道初,主讲岳麓书院。五年(一一六七),起知抚州,改严州。六年,召爲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侍立官,寻兼侍讲,迁左司员外郎。明年,出知袁州,以事退职家居累年。淳熙元年(一一七四)起知静江府,广南西路安抚经略使。五年,除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七年卒,年四十八。有《论语解》、《孟子详说》、《南轩先生文集》等。事见《晦庵集》卷八九《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诚斋集》卷一一六《张左司传》,《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张栻诗,以明嘉靖元年刘氏慎思斋刻《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其中诗七卷)爲底本。校以明嘉靖缪辅之刻本(简称缪刻本)、清康熙锡山华氏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送李崧才归闽二首》是宋代张栻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历数勋贤后,如郡到眼希。
胸中蕴金石,笔下出珠玑。
倾盖嗟何晚,临流又送归。
他年傥相忆,寻我钓鱼矶。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李崧才的送别之情。诗人回顾了李崧才的才华和功绩,认为他是勋贤之后的杰出人物。李崧才离开后,诗人感到十分惋惜,并表达了对他的美好祝愿。诗人希望在未来能再次相见,一同共享美好时光,就像互相寻找钓鱼矶一样。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祝愿。首句“历数勋贤后,如郡到眼希”,表达了李崧才在众多勋贤之后的卓越地位,诗人对他的期待之情溢于言表。接着,诗人以金石和珠玑比喻李崧才的才华,认为他内心深藏着宝贵的才智,而这些才智在他的笔下闪耀出璀璨的光芒。这种赞美既突出了李崧才的才华与智慧,也展示了诗人对他的崇敬之情。
在第三、四句中,“倾盖嗟何晚,临流又送归”,表达了诗人对李崧才离去的惋惜之情。诗人认为与其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更希望早一些与他相聚,度过更多美好的时光。最后一句“他年傥相忆,寻我钓鱼矶”,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再次相见的期待,并以寻找钓鱼矶的形象来象征相聚的希望。
这首诗简洁明快,表达了诗人对李崧才的赞美和祝愿,情感真挚。通过精妙的比喻和意象,诗人将对李崧才的敬仰之情和离别之愁巧妙地融入其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细腻和文学才华。
三十九年至正壬寅,同在京华,遇其寿日,语及旧作,遂再和前韵四海之间,难弟劣兄,白头二人。记昌期瑞旦,行年在卯,善门余庆,维岳生申。科第佳名,祠宗优秩,常奉天香降紫宸。身通贵,只贫安分定,老益书亲。简编不负辛勤。羡进德扬名迈等伦。任家无厚积,融融度日,诗多好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张甚。郡邑之良,泣而就逮。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侯笑曰:“不然。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猝饥则噬人,而猝饱必且负嵎。吾饥之使不至怒;而饱之使不至骄,政在我矣。”已而果就约。至他郡邑,暴横甚,荆则招之亦不至。而是时适有播酋之变。部
送我凉州浃日程,自驱薄笨短辕轻。高谈痛饮同西笑,切愤沉吟似《北征》。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
寿康朝谒蚤,长信燕闲多。不有图书乐,其如昼漏何。玉宇宜朱夏,壶冰生晚凉。深心念行暍,清夜久焚香。蚕宫罢采撷,暴室献朱黄。翕呷霜纨动,阑班采缕长。六宫无事著嬉游,百药初成及早收。菖歜还羞十二节,椿年自占八千秋。万寿仍萦长命缕,虚心不著赤灵符。民间风俗疑当共,
细推今古事堪愁,贵贱同归土一丘。汉武玉堂人岂在,石家金谷水空流。光阴自旦还将暮,草木从春又到秋。闲事与时俱不了,且将身暂醉乡游。
念旧今归楚,寻师久入吴。有缘依梵释,何事走江湖。休问传心印,当先觅髻珠。直须言语断,方不堕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