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山下世婚姻,几度家因火后贫。
早是前修曾种德,政须后嗣更禔身。
秋霜白笔辞台掾,夜雨青灯管士人。
硕果元来真不食,未妨徐动蛰雷春。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昆山州教刘表侄》是宋代文学家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解析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送昆山州教刘表侄,紫阳山下世婚姻。
几度家因火后贫,早是前修曾种德。
政须后嗣更禔身,秋霜白笔辞台掾。
夜雨青灯管士人,硕果元来真不食。
未妨徐动蛰雷春。
诗意解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方回送别昆山州教刘表侄子的情景。诗人以昆山州为背景,表达了世俗婚姻的无常和变迁。诗中提到刘表侄子的家庭曾多次因火灾而贫穷,但他们在早年注重修养,种植德行。政治需要有后代继承,更要注重个人的德行修养。诗人用秋霜白笔辞去了官职,夜雨中青灯照亮了士人的书斋,表达了诗人的志向和追求。最后两句表明了诗人并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淡泊。他并不被世事所动,宛如春雷蛰伏在地下,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昆山州教刘表侄子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婚姻和功名利禄的无奈和淡薄态度。诗人通过对火灾和贫穷的描写,强调了世事无常,世俗的荣辱贫富都是暂时的,而个人的修养和品德却是更加重要和持久的。诗人通过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展示了一种超越物质欲望,追求内心宁静和淡泊的精神境界。诗词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如秋霜、夜雨等,与人物情感相结合,使诗词富有意境和哲理性。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和启示作用。
家山好,好处是三冬。梨栗甘鲜输地客,鲂鳊肥美献溪翁。醉滴小槽红。识破了,不用计穷通。下泽车安如驷马,市门卒稳似王公。一笑等鸡虫。
曹操桓温不自持,跛侯面上雨淋漓。奸人何事乾坤裹,一日雷霆十二时。
满架冰蕤开遍了。试问花神,留得春多少。清胜荀香娇韵好。谢庭风月应难到。酒酿新醅名不老。醉倒花前,真个无烦恼。满座清欢供一笑。春酲拚却明窗晓。
琳阙迢迢倚瑞烟,忆陪游豫入新年。云深晓日开宫殿,水阔春风扬管弦。千骑清尘回辇路,万家明月放灯天。一朝人事凄凉改,惟有灵光独岿然。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奔飞流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蜺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