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住世我无日,破衲出家师妙年。
衮绣门犹自妄,瓶盂踪迹不离禅。
鸡催晓月人奔渡,雁唤西风叶满船。
梦境相逢便相别,万峰秋色正磨天。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爲湖南安抚司参议官。着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爲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送开公归径山》是宋代王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白头住世我无日,
破衲出家师妙年。
衮绣门犹自妄,
瓶盂踪迹不离禅。
鸡催晓月人奔渡,
雁唤西风叶满船。
梦境相逢便相别,
万峰秋色正磨天。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送别开公归山的情景。开公是指虚构的人物,代表了一个修行者或僧人。诗中描绘了白发苍苍的我在尘世中无所寄托,而开公却以年轻的身姿出家修行。尽管离开了尘世,但开公仍然无法摆脱世俗的诱惑,禅门中的华丽门户和美丽的容器成了他的妄想。然而,无论开公去往何处,他始终与禅修的生活息息相关,佛教的器具和禅修的足迹始终与他相伴。
清晨,鸡鸣天亮,人们匆忙渡过江河,月光将他们的身影映照在江面上;雁群呼唤着西风,落叶满船。这些景象象征着世俗生活的忙碌与变幻。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梦境中人们相遇又分离的情景,同时暗示了万峰秋色的壮丽景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开公和诗人自身的对比,描绘了人生的不同选择和追求。诗人自觉地表达了对尘世的无奈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开公虽然选择了禅修,但他仍被世俗的诱惑所困扰,无法完全超脱。诗中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尘世的喧嚣和变幻,与禅修的宁静和永恒形成鲜明对比。
这首诗通过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与对尘世的批判。诗人王铚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出对人生选择和意义的思考。同时,诗中的自然景物描绘生动,与人物形成对照,增强了诗意的表现力。整首诗通过对人生境遇的描绘,引发了读者对禅修与尘世之间关系的思考。
从来有口挂虚壁,谁信如今口亦无。因记通身红烂客,无端白纸强涂糊。
无情苦海。壤壤众生由贪爱。争似余家。寂寞林泉别世华。颐真养浩。肌肉冰清如玉貌。出入无间。绰约随风飘上天。
有孤竹君,音节拂云,谥曰洞箫。纵柳郎填就,周郎顾罢,欠伊品藻,律也难调。惭愧何郎。呜呜袅袅,翻入腭唇齿舌喉。谁知道,是郭郎亲授,共贯同条。后来一辈枵枵。甚声响都如鹦鹉娇。叹秦青已往,嘉荣何在,念奴骨朽,李八魂消。试向尊前,听君一曲,前辈风流未觉凋。冯郎老,
薰风栏槛送微凉,洁白南花玉蕊芳。倚径一枝殊楚楚,任教蜂蝶绕清香。
骨鲠如君道尚存,近来人事不须论。疾危必厌神明药,心惑多嫌正直言。冷眼静看真好笑,倾怀与说却为冤。因思周庙当时诫,金口三缄示后昆。
雾里看花喜未昏,竹园啼鸟爱频言。土膏稚麦如争长,水脉清流却变浑。负郭无如此山寺,携家更拟泛溪村。卜居苦欲规佳处,佳处都归只树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