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露宗通法已传,麻衣筇杖去悠然。
扬州后学应相待,遥想幡花古寺前。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人。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歷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復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僕射,谥曰文。德舆积思经术,无不贯综,其文雅正赡缛,动止无外饰,而醖藉风流,自然可慕,为贞元、元和间缙绅羽仪。文集五十卷,今编诗十卷。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畧阳人。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补诗一首。
《送濬上人归扬州禅智寺》是唐代权德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蠹露宗通法已传,
麻衣筇杖去悠然。
扬州后学应相待,
遥想幡花古寺前。
诗意:
这首诗词是作者权德舆送别濬上人回到扬州禅智寺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上人的祝福和对古寺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濬上人的祝福和对扬州禅智寺的思念之情。
首句“蠹露宗通法已传”意指濬上人在禅宗法理上已经获得通达,具备了传授法义的能力。蠹露是佛经中的一种虫类,寓意着佛法的深奥和神秘。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濬上人在修行上的成就和对他对佛法的传承能力的肯定。
接下来的两句“麻衣筇杖去悠然”,描述了濬上人离开的情景。麻衣和筇杖是出家人修行的象征,这里表示濬上人已经准备好离开,迈向自己的修行之路。悠然则表达了他离去的从容和淡定。
接着的两句“扬州后学应相待,遥想幡花古寺前”表达了作者对濬上人回到扬州后学的关注和期待,并回忆起古寺前的幡花景象。扬州后学指的是濬上人的弟子或学生们,应该以礼待他的归来。幡花是佛寺前的旗帜和花朵,这里通过遥想古寺前的幡花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和佛寺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濬上人的尊重和祝福,同时也展现了对佛法修行和古寺的向往和思念。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禅宗修行者的离别情景,以及作者对禅宗传承和学术发展的关注和期待。
谁敲白石生热烟,举头见岭思回鞭策。修竹林间有寒甃,莫打渴乌教近前。
恩颍求归今几时,布衣犹在老刘师。龙章旧有世人识,蝉蜕惟应野老知。昔葬衣冠今在否,近传音问不须疑。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衰息。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操持纪纲地,喜见朱丝直。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崛起扶刘氏,兼资将相才。臣心虽自切,天命若为猜。古壁空遗像,荒榛只旧台。斯人今不见,落日更徘徊。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早闻南国翠娥愁,曾见书飞故国楼。远客寒天须剪烛,美人清夜恰同舟。玉台传得争千首,金管吹来坐两头。从此烟波好乘兴,万山春雪五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