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南通颍水清,新恩监郡赴官荣。
数舟旗鼓家人喜,两岸壶浆父老迎。
暂试吏能收治绩,蚤闻时誉伏朝缨。
十年京国同游者,何日如君补外行。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送句湛太博通守汝阴》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汉南通颍水清,
新恩监郡赴官荣。
数舟旗鼓家人喜,
两岸壶浆父老迎。
暂试吏能收治绩,
蚤闻时誉伏朝缨。
十年京国同游者,
何日如君补外行。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颂送别句湛太博,他将前往汝阴担任守令之职。诗中描绘了湛太博乘船南下,经过颍水清澈的景象。他获得了新的恩赐,被任命为监郡官职,这是一种荣耀。句湛太博的家人们在河岸上挂起旗帜,鸣锣开船,表达他们对他的喜悦。两岸的村民们也端出美酒佳肴,迎接他的到来。句湛太博只是初试官职,但他已经能够展示出自己的才能,收获了一些成绩。他很早就听闻了人们对他的赞誉,而这些赞誉已经传到了朝廷的耳中。十年来,他和苏颂一同游历京都,如今他将离开,苏颂期待着他何时能够补上这个空缺。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颂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句湛太博的欢送和祝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展示了颍水的清澈、旗帜飘扬、壶浆美酒和父老们的热情迎接,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别离的场景。通过描述句湛太博初试官职并取得一些成绩,诗人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期待。最后,诗人希望句湛太博能够早日补上自己离开后留下的空缺,以实现他在外地官职的成功。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描写细腻,展示了苏颂对句湛太博的深厚情谊和对他前程的祝福。它既表达了离别时的喜悦和庆贺,也透露出对句湛太博前途的期待和鼓励。这首诗词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绘和对句湛太博的赞美,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温馨而激动的氛围中,展现了友情和职场成长的情感内涵。
玉线穿三穴,金针透九关。自然得见内容颜。云神凭朱栏。正看琼花烂熳。蓦地青衣叫唤。紫微诏下赴蓬莱。仙籍已安排。
玲珑岩窍高倚空,雾霭山巅气郁葱。征途倍喜憩美荫,石室况乃来清风。屈曲两门最虚敞,不斤不斧谁施工。眼高城郭喧嚣外,诗在烟云缥缈中。我来情思良不恶,尽洗朱墨尘埃胸。惜哉距城稍辽邈,归鞭未著心冲冲。天开地辟此岩峒,山谷品题名始穹。安能广作万间屋,震凌风雨皆帡幪。
花露浓沾桂棹香。柳风轻拂葛衣凉。放歌深入水云乡。荷叶杯中倾绿醑,瓜皮船上载红汝。都堂何似住溪堂。
雨歇凉生枕罩。不梦大槐宫殿。惟对谪仙人,一笑高情眷眷。离恨。离恨。无奈晓窗杂啭。
日日出东门,步寻东城游。城门抱关卒,笑我此何求。我亦无所求,驾言写我忧。意适忽忘返,路穷乃归休。悬知百岁后,父老说故侯。古来贤达人,此路谁不由。百年寓华屋,千载归山丘。何事羊公子,不肯过西州。
别後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沈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