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沪已定葛巾北,分陕既成周衮东。
二者於斯皆上意,群然以此望明公。
香名千载梅边雪,归路三秋桂子风。
百万民夷休恋恋,公方柄用福无穷。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交代董矩堂赴召三首》是宋代李曾伯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渡沪已定葛巾北,
分陕既成周衮东。
二者於斯皆上意,
群然以此望明公。
香名千载梅边雪,
归路三秋桂子风。
百万民夷休恋恋,
公方柄用福无穷。
诗意:
这首诗是李曾伯写给交代董矩堂的送别诗。诗中描述了董矩堂从上海渡河北上,以及从陕西分别后去东京的旅程。这两个地方的人民都非常期待董矩堂的到来,并将他视为希望。诗中还提到了梅花下的千年香名和归途中的秋风吹拂桂子,表达了对董矩堂前途的美好祝福。最后两句表达了无数民众对董矩堂的祝福和希望,相信他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为百姓带来福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董矩堂的祝福和期待。诗中的景物描写简练而意象生动,通过描绘梅花和桂子,展现了季节变迁和自然之美,与主题相辅相成。诗人通过渡沪和分陕的描写,将人物置于特定的背景中,突显了人们对董矩堂的关注和期待。最后两句表达了民众对董矩堂的深深祝福,希望他能够施展才能,为百姓谋福利。整首诗情感真挚,寄托了人们对公正能干的官员的期望和信任,展现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心声。
一钩斜月,一声新雁,一庭秋露。黄花初放了,小金铃无数。燕子已辞秋社去,剩香泥,旧时帘户。重阳将近也,又满城风雨。
日上高城望大荒,西山东海气茫茫。铜驼踪迹埋荒草,元菟风尘识战场。礼乐可知新制度,山河谁问旧封疆?书生慷慨何多感,转忆轮台汉武皇。
君诗通大雅,吟觉古风生。外却浮华景,中含教化情。名应高日月,道可润公卿。莫以孤寒耻,孤寒达更荣。
雪裹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凭阑叹息无人会,三十年前宴海云。
纖穠扫尽换清阴,便有南风欲荐琴。漫道仙葩归阆苑,小儿造化本无心。
梅烂荷圆六月天,归帆高背虎丘烟。到时自是成行雁,别处休听满树蝉。卖剑为赊吴市酒,携家犹借洞庭船。待看春榜来江外,名占蓬莱第几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