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游太学十年初,犹见胡公岂弟余。
遍阅诸生非有道,最怜能赋似相如。
青衫共笑方持板,白发相看各满梳。
暂免百忧趋长吏,勉调三寸事新书。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蒋夔赴代州教授》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忆游太学十年初,
犹见胡公岂弟余。
遍阅诸生非有道,
最怜能赋似相如。
青衫共笑方持板,
白发相看各满梳。
暂免百忧趋长吏,
勉调三寸事新书。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送别朋友蒋夔赴代州教授的情景。诗人回忆起自己在太学中度过的十年时光,仍然记得胡公,不禁感叹他与自己相交如兄弟。苏辙回顾了那些阅读过的学生,发现其中并非都具备真正的道德修养,唯独欣赏能够有才华像相如那样的人。他们穿着青衫一起笑谈,尽管白发已经满头,但彼此仍然互相倾慕。此时,他们暂时摆脱了百忧,不再急于追逐官场的功名利禄,而是鼓励彼此专心致志地从事学术研究,撰写出新的著作。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学术的热爱。苏辙通过回忆太学时光,展现了对友情和才华的敬重。他赞赏那些有才华的学生,将他们与历史上的相如相提并论,显示了对文学的崇高追求。诗中的青衫笑谈和白发相看各满梳的描写,展现了岁月的流转和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鼓励友人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写下新的著作。整首诗词寄托了诗人对友情和学术的真挚情感,以及对传承和发展学问的期盼。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对友情和学术的热爱,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他对友人未来学术道路的祝福和期待。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作者自身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将学术研究视为更为崇高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词既有个人情感的表达,又具有时代背景下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苏辙的文学才华和思想境界。
山郡不沟郭,荒居无翳壅。爱人忠主利,善守闭为勇。苟非小勤瘁,安得期逸宠。版筑恐土疏,襄城嫌役重。藩栅聊可固,筠篁近易奉。差池截浦沙,缭绕缘隈垄。矗似长云亘,森如高戟耸。预绝豺狼忧,知免牛羊恐。闾里宽矫步,榛丛恣踏踵。始果游处心,终日成闲拱。
长恨箫声隔粉墙。争教移住五云乡。一溪春水关何事,流水桃花赚阮郎。风搅梦,月侵床。情缘消得海生桑。鸳鸯不锁黄金殿,雌蝶雄蜂枉断
云冥冥,风凄凄。绮疏未白鸡已啼,角声才断辟朱扉。辟朱扉,款朝日。君王剑佩朝诸侯,赫赫明明光万国。
一水填却双星如约。乞巧谁凭。诉愁君莫,知道呆女痴牛,肯怜不。悠悠岁月辞家者,孤眠且。此夕何夕也。碧梧小院风细,露槛同凭,昔年曾。
活人绝技古今无,名下从教世俗趋。坟土尚堪充药饵,莫嗔医者例多卢。
七十二峰七度攀,此身宁复在人间。八五游历曾非梦,疑昔登临未定山。有路篱雀飞不到,无知松柏老能闲。要从何处寻丹嶂,莫使匆匆卤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