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岂惟浊世隐狂奴,时平亦出佳公子。
初冠惠文读城旦,晚入奉常陪剑履。
方将华省起弹冠,忽忆钓台归洗耳。
未应良木弃大匠,要使名驹试千里。
奉亲官舍当有择,得郡江南差可喜。
白粲连樯一万艘,红妆执乐三千指。
簿书期会得余闲,亦念人生行乐耳。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送江公著知吉州》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岂惟浊世隐狂奴,时平亦出佳公子。
初冠惠文读城旦,晚入奉常陪剑履。
方将华省起弹冠,忽忆钓台归洗耳。
未应良木弃大匠,要使名驹试千里。
奉亲官舍当有择,得郡江南差可喜。
白粲连樯一万艘,红妆执乐三千指。
簿书期会得余闲,亦念人生行乐耳。
中文译文:
三个地方的风景已经穿越了千山万水,但依然觉得桐庐的风景更加清美。
不仅是为了躲避浊世的狂乱,时平的世道也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初次戴上冠冕,学习文化,读书到日出时分;晚年进入朝廷,担任重要职务。
刚刚登上华省的高位,突然想起了过去在钓台上垂钓的时光,决心要回归自然的生活。
优秀的木材不应该被抛弃,要用来打造一匹名驹,以测试它是否能跑遍千里。
在官舍中侍奉亲人时,应该有所选择,得到郡县政务的派遣是可喜的。
一万艘洁白的船只连成一片,三千位红衣乐师演奏指挥。
簿书和会议的安排给我留下一些闲暇时间,也思考人生的乐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他的朋友江公著送行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江公著离开吴地(指江南地区)前往吉州的情景,并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送别之情。
首先,诗人用"三吴行尽千山水"的形象描绘了江公著离开吴地的旅途,表达了离别的辛酸之情。然后,通过对比,诗人提到了桐庐的清美风景,以突出吴地的美丽。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江公著在浊世中隐藏自己的心态,并称赞时平时代也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表达了对江公著的赞许和鼓励。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江公著年轻时的学习和晚年的朝廷生涯,展现了江公著的成长和奋斗历程。然后,诗人突然想起了过去在钓台上的悠闲时光,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对江公著未来的祝福和期许,希望他能像良木打造名驹一样,在任职吉州的同时,能有所选择并取得成就。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展现了苏轼对江公著的深情厚意。通过描绘吴地的美景、赞扬江公著的才华和成就,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人表达了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和祝福之情。
这首诗以苏轼独特的抒情笔法展现了离别之情和对友情的珍重。通过对吴地美景的描绘和对江公著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其未来的祝愿。整首诗意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丰富的感情和细腻的描写能力,是一首优秀的送别之作。
挺挺长松施女萝,平生能得几相过。繐帷远辱双絇临,泪眼犹瞻两鬓皤。曾未经年成契阔,至今一恸竟蹉跎。吉人已矣难重见,山口悽悽薤露歌。
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
惆怅烟郊晚,依然此送君。长河隔旅梦,浮客伴孤云。淇上春山直,黎阳大道分。西陵倘一吊,应有士衡文。
自古东西路,舟车此地分。河声梁苑夜,草色楚田曛。雁已多南去,蝉犹在此闻。圣朝无谏猎,何计谒明君。
清歌不是世间音,玉殿尝闻称主心。唯有顺郎全学得,一声飞出九重深。
系马操舟问◇师,却疑淮口挂帆时。人间迁改何须问,便作江湖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