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之山可当一枝笔,潇湘之水可充一砚滴。
白石得官斑竹林,天鍚笔砚供醉吟。
好将湘山点湘水,洒满青天一张纸。
台家旁搜清庙珍,奇珍随在湘水滨。
乌衣枢相今水镜,手提一道人材柄。
外台况复有三贤,看即吹嘘送上天。
皈来肯过诚斋里,分似锦囊新句子。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送黄岩老通判全州》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潇湘山水的美景,并以此寄托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潇湘之山可当一枝笔,
潇湘之水可充一砚滴。
白石得官斑竹林,
天鍚笔砚供醉吟。
好将湘山点湘水,
洒满青天一张纸。
台家旁搜清庙珍,
奇珍随在湘水滨。
乌衣枢相今水镜,
手提一道人材柄。
外台况复有三贤,
看即吹嘘送上天。
皈来肯过诚斋里,
分似锦囊新句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潇湘山水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告别。诗中提到的潇湘山和潇湘水象征着美丽和灵感,将其比喻为一支笔和一滴墨水,意味着它们可以成为诗人创作的灵感源泉。白石得官斑竹林、天鍚笔砚供醉吟等描绘了诗人在湘山湘水间的愉悦心情。
诗中还提到了台家旁的清庙珍宝和湘水滨的奇珍,暗示了湘山湘水的美景和文化底蕴。乌衣枢相指的是友人的身份,他手提着一道人材柄,象征着友人的才华和能力。外台的三贤则指的是友人的高尚品德和才华,诗人对他们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诚邀请,希望他能来到诗人的诚斋里,分享新的诗句,就像打开一只锦囊一样。整首诗词以湘山湘水为背景,通过描绘美景和表达情感,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齐仲善交。在久弥敬。自我之遘。一遇而定。于穆谢生。以和缮性。有言属耳。有文在咏。
轩冕付傥来,良贵应自有。若人出处间,与世揭山斗。雅宜践高门,断国极可不。临风耿予思,雾雨深稂莠。凛然岩冬柏,特立终耐久。
不用为鼠何数奇,饭牛南山聊自怡。探穴取虎有奇祸,守株伺兔非全痴。文成雕龙成卷轴,画蛇失杯坐添足。走马章台忆旧游,岁月才惊羊胛熟。羊窗要不自猕猴,异□无应心日休。白衣苍狗变化见,世事何如牧猪戏。
寒夜灯前赖酒壶,与君相对兴犹孤。忠州刺史应闲卧,江水猿声睡得无。
美哉水,洋洋乎,我怀先生,送之子于城隅。洋洋乎,美哉水,我送之子,至於新渡。念彼嵩雒,眷焉西顾,之子于迈,至於白马。白马旧邦,其构维新,邦人流涕,画舫之孙。相其口髯,尚克似之,先生遗民,之子往字。
亲在要君召不来,乱山重叠使空回。如何坚执尤人意,甘向岩前作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