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饱横江十幅蒲,秋声正有玉花鲈,淮壖一梦雨中别,岳麓诸峰天下无。
场屋抵须新议论,书堂更做好规模。
未知雪径青灯夜,谁记临分岸岸芦。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送胡兄归岳》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饱横江十幅蒲,
秋声正有玉花鲈,
淮壖一梦雨中别,
岳麓诸峰天下无。
场屋抵须新议论,
书堂更做好规模。
未知雪径青灯夜,
谁记临分岸岸芦。
诗意:
这首诗以送别胡兄回归岳麓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和对友谊的思念之情。诗人以自然景物和人文环境描绘了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彼此的祝福。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人文环境为背景,通过运用意象和意境的描绘,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和对友谊的思念。首句“风饱横江十幅蒲”描绘了风吹满江的芦苇,暗示了离别时的凄凉之感。接着,“秋声正有玉花鲈”将秋天的声音和鱼儿的形象相结合,表达了离别时的寂寥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的第三句“淮壖一梦雨中别”用雨夜和离别相联结,增加了离别情景的悲凉。最后一句“岳麓诸峰天下无”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将友谊的珍贵与山峰的高远相对照。
接下来的两句“场屋抵须新议论,书堂更做好规模”表达了对友谊的期盼和对彼此未来的期望。诗的最后两句“未知雪径青灯夜,谁记临分岸岸芦”再次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离别时的无尽思念和对彼此的深情厚意。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和对友谊的思念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意象和意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受到了离别时的凄凉和对友谊的珍视。
呵叱星辰赋远游,更提水镜著中流。读书有眼月千里,爱士无方春九州。论及养生浑是道,时因主试却关愁。武夷不作逢溪老,亦欲临风助击鸥。
苏杭自昔称名郡,牧守当今当好官。两地江山蹋得遍,五年风月咏将残。几时酒醆曾抛却,何处花枝不把看。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
没譊讹处最譊讹,美玉无瑕贵切磋。几度浑崙提不起,鼠肝虫臂总由他。
人在犂锄烟水乡,结茅高卧小松岗。敕封真静先生号,一卷仙经一炷香。
潇洒碧玉枝,清风追晋贤。数点渭川雨,一缕湘江烟。不见凤凰尾,谁识珊瑚鞭。柯亭丁相遇,惊听奏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