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淝水去,亦足慰高年。
县以州名寿,官于尉号仙。
战场潜鬼火,耕野起人烟。
彩棒无劳设,蒲轮下九天。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送和仲宽寿阳尉》
作者:方回(宋代)
青衫淝水去,亦足慰高年。
县以州名寿,官于尉号仙。
战场潜鬼火,耕野起人烟。
彩棒无劳设,蒲轮下九天。
中文译文:
青衫穿过淝水去,同样能够安慰老年人。
县城以州名为寿,担任尉职被尊号为仙。
战场上冒着幽灵般的火光,农田中升起人们的炊烟。
彩棒不再需要摆设庆贺,蒲轮将降落在九重天。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送别和仲宽寿阳尉的情景。和仲宽是一位年迈的官员,他穿着青色官服,离开淝水去新的地方任职。诗人认为即使年纪渐长,仍然能够在新的环境中找到慰藉和乐趣。寿阳是县城,以州名为寿,这里的官员被尊称为“仙”,显示了他们的高贵地位。诗中提到了战场上鬼火的隐喻,可能是指战乱频发的时代,而在农田中升起的炊烟则象征着安定和平的生活。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彩棒不再需要来庆贺,蒲轮即将降临九重天,具有一种宏大壮丽的意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将离别场景和对生活的思考结合在一起。诗人通过描绘和仲宽离开淝水的情景,表达了对年长者的敬重和关怀。他认为即使年纪渐长,仍然能够在新的环境中找到慰藉和快乐,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对比手法也很巧妙,将战场上的鬼火与农田中的炊烟相对照,展现了动荡与安定、战争与和平的对立。最后两句诗以彩棒和蒲轮的形象,表达了庆贺和祝福的意思,同时也展示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宏大境界。整首诗以简洁而富含哲理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壮丽而深邃的画面,让人产生共鸣。
新样西风较劣些,重阳还放海棠花。春红更把秋霜洗,且道精神佳不佳。
百病起於情,情轻病亦轻。可能无係累,却是有依凭。秋月千山静,春华万木荣。若论真事业,人力莫经营。
无事相关性自据,庭前拾叶等闲书。青山万里竟不足,好竹数竿凉有余。近看老经加澹泊,欲归少室复何如。面前小沼清如镜,终养琴高赤鲤鱼。
悠然君之见,不与凡见同。正似东篱下,山忽在眼中。谁昔夜登阁,歌罢饮亦终。恍若有真契,可知不可穷。
融融温暖香肌体,牡丹芍药都难比。钗垂宝髻甚娇羞,花雪飞散青霄里。
停云霭霭,八表同昏,尽日时雨__。搔首良朋,门前平陆成江。春醪湛湛独抚,限弥襟、闲饮东窗。空延伫,恨舟车南北,欲往何从。叹息东园佳树,列初荣枝叶,再竞春风。日月于征,安得促席从容。翩翩何处飞鸟,息庭树、好语和同。当年事,同几人、亲友似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