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均骨肉谓尧民,我辈相仍敢不敦。
越人可笑盟车笠,四海要知皆弟昆。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送何叔信三首》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何叔信的深情厚意,并通过对社会关系和人情世故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亲情和友情的理解和珍视。
诗词中文译文:
情均骨肉谓尧民,
我辈相仍敢不敦。
越人可笑盟车笠,
四海要知皆弟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深情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好友何叔信的送别之情。诗的第一句“情均骨肉谓尧民”,表明作者将友情看作血浓于水的亲情,将友人视为自己的兄弟。接着,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我辈相仍敢不敦”。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友人间真诚相待的期望,暗示了友情的稀缺和难得。
接下来的两句“越人可笑盟车笠,四海要知皆弟昆”,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关系和人情世故的思考。这里的“越人”指的是越国的人,意味着外邦之人。作者认为外邦之人对于亲情和友情的看法是可笑的,因为他们忽视了这种纯粹而珍贵的情感。而“盟车笠”则是指借助权势和势力来维系人际关系的做法,作者将其视为可笑和不值得效仿的行为。
最后一句“四海要知皆弟昆”,表明作者认为亲情和友情是普遍存在的,不论是何方之人,都应当珍视亲情友情。这句话传递出一种人类情感的共通性,强调了情感纽带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送何叔信三首》这首诗以深情厚意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别离之情,并通过对社会关系和人情世故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亲情和友情的理解和珍视。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出真挚而深刻的情感,引发读者对友情和亲情的共鸣和思考。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昔年曾作守,旌骑拥山头。省己无遗爱,投荒历旧游。妻儿相翼卫,风雨漫淹留。力学如何验,仁人乃不忧。
锦帐随情设,金炉任意熏。惟愁员外署,不应列星文。
前溪夜雨锦张红,坠萼残英绕暗丛。已与吹开复吹谢,无情毕竟是春风。
高轩瞰方池,澄波隔琐窗。中岛植奇花,鲜逾濯锦江。水府集群仙,红云罩翠幢。画图入禁庭,荣耀知无双。
淮海棠阴已著行,却移小队入襄阳。江山尚带戎马气,斋合遽闻编简香。自昔声名满梁楚,向来为政压龚黄。风流高出山翁上,不用擎鞭问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