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和甫至龙安暮归》

隐隐西南月一钩,春风落日澹如秋。
房栊半掩无人语,鼓角声中始欲愁。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送和甫至龙安暮归》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隐隐西南月一钩,
春风落日澹如秋。
房栊半掩无人语,
鼓角声中始欲愁。

中文译文:
微弱地隐约有一钩西南的月亮,
春风吹拂下,夕阳平静如秋天。
房屋的门窗半掩,没有人在说话,
在鼓角声中,开始感到忧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朋友和甫的送别之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环境氛围,表达了离别时的愁绪和忧伤之情。

首先,诗中描述了西南方向的月亮,用“隐隐”表达了月亮微弱的光芒。这一描写暗示了夜晚的幽静和寂寥感。接着,诗人借春风吹拂下的夕阳来比喻落日的淡然,使得整个景象平静而凄美,如同秋天的景色。

其次,诗人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房屋的门窗半掩,没有人在说话,这种静谧的氛围暗示了离别时的寂寞和无言的别离。最后,鼓角声的出现使得诗人开始感到忧愁,这是一种内心的情感流露,也是对离别的真实感受的表达。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环境,将内心的感受与外在的景观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离愁别绪。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诗意和才华。

  • 《别岁》

    富贵日月速,贫贱觉岁迟。迟速不须问,俱作不可追。亲旧旦酣饮,送尔天北涯。岁岁虽无情,従我历四时。酌尔一杯酒,留我壮且肥。长作今岁欢,勿起异日悲。掉头不肯顾,曾莫与我辞。酒阑气方横,岂信従尔衰。

  • 《拟古其八》

    月色不可扫,客愁不可道。玉露生秋衣,流萤飞百草。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金丹宁误俗,昧者难精讨。尔非千岁翁,多恨去世早。饮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

  • 《寒食江畔》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 《游虎丘岩偶题壁韵叶因分字联句赠林谦之》

    走笔题诗问起居,近来导引复何如。从教两鬓霜无数,却要三田为有余。示病想同摩诘病,读书还著子云书。梅霖十日宜高爽,试共登楼一豁舒。

  • 《寄孙莘老少监》

    一出承明七换麾,君恩复许上彤墀。白衣苍狗无常态,璞玉浑金有定姿。天上图书森似旧,人间岁月浪如驰。鳌头只在蓬山畔,行赴蟠桃熟後期。

  • 《清平乐》

    镂烟翦雾。革甲E973无层数。苜蓿青深烦雪兔。引到祥华开处。仙人手翳朝阳。清都绛阙相将。来覆东封翠辇,好遮化日舒长。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