梢梢十幅健帆风,大醉长歌下浙东。
甲乙未能求将相,诗书多是误英雄。
百年尽寄閒心外,万事都抛冷笑中。
白面书生少奇策,不知谁建太平功。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送郭元之东下》是宋代郑獬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轻风吹动着十幅轻盈的船帆,郭元之豪饮长歌,向东方的浙江出发。虽然他没有机会成为宰相或重要的官员,但他的诗书知识却常常误解了真正的英雄。百年的光阴都被他寄托在了平淡的生活之外,对于万事,他都持冷笑的态度。他是一个白面书生,心中怀揣着些许奇思妙想,却不知道谁将会建立和平的功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郭元之为主题,表达了郭元之在平凡的生活中积极追求理想,却常常被现实误解和遗漏的心情。诗中通过描绘船帆和长歌的场景,展现了郭元之追求自由和豪情的精神。他并没有得到高官厚禄的机会,但他对诗书的执着却使他与英雄之间产生了一种错位感。诗人通过表达郭元之对平凡生活的看透和对世间事物的冷嘲热讽,展现了他超脱尘世的心态。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郭元之的赞赏和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这首诗词的意境清新明朗,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郭元之的人生态度和追求。通过对比平凡与伟大、现实与理想的关系,诗人呈现了一种对世俗荣华的冷嘲热讽,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豪情和太平盛世的向往。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宋代士人的独立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态度。
莫嗔芳意太矜持,曾得三郎觱篥吹。今日若无工部句,殷勤犹惜最残枝。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遍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久傍修门乏壮图,侵寻华发欲捐书。貂裘平日敝尘土,茅屋晚岁依江湖。落落青天月上后,萧萧红叶雁来初。故人载酒端好事,遣吾陶然忘旧庐。
北师有严程,挽我投燕京。挟此万卷书,明发万里行。出门隔山岳,未知死与生。三宫锦帆张,粉阵吹鸾笙。遗氓拜路傍,号哭皆失声。吴山何青青,吴水何泠泠。山水岂有极,天地终无情。回首叫重华,苍梧云正横。
古钗堕井无颜色,百尺泥中今复得。凤凰宛转有古仪,欲为首饰不称时。女伴传看不知主,罗袖拂拭生光辉。兰膏已尽股半折,雕文刻样无年月。虽离井底入匣中,不用还与坠时同。
山脚侵城起阜堆,绕城徼道斩新开。闉闍半坏惊潮信,隍壑初深见劫灰。蚁聚千夫曾几日,鳞差万瓦看将来。史君才力轻山郡,朝论行闻急召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