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尽余怀厌事华,归来何所是生涯。
烂柯樵子疑无路,挂树壶公妙有家。
夜水金波浮桂影,秋风雪阵拥芦花。
寒鱼著底不吞饵,兴尽清歌却转槎。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颂古一百则》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颂古一百则
收尽余怀厌事华,
归来何所是生涯。
烂柯樵子疑无路,
挂树壶公妙有家。
夜水金波浮桂影,
秋风雪阵拥芦花。
寒鱼著底不吞饵,
兴尽清歌却转槎。
中文译文:
收集了所有倦怠尘世的心情,
回归后生活在何方?
那破败的柯木使樵夫迷失了方向,
而高挂在树上的壶公却拥有妙趣之家。
夜晚的水面上泛起金色波纹,映照出桂树的影子,
秋风中,雪花像阵阵护芦花的军队一样飘飞。
寒冷的鱼儿贴着水底,不肯吞食鱼饵,
兴致尽头时,清歌却转向了轻巧的船桨。
诗意和赏析:
《颂古一百则》这首诗以自然意象和禅宗思维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繁华的厌倦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首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俗世的失望和迷茫,他对忙碌的世事感到厌倦,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却不知道应该去何处。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一个樵夫和一个壶公。樵夫迷失了方向,走到了一片破败的柯木之中,感到困惑和迷茫;而壶公则高挂在树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居所,寓意着一种禅宗的境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返璞归真、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之后的两句以夜水和秋风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美景。夜晚的水面泛起金色波纹,映照出桂树的倒影,给人以宁静而美好的感觉;秋风中飘落的雪花像是保护芦花的军队,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秩序。
最后的两句描写了一条寒冷的鱼,它贴在水底,不肯吞食鱼饵,可能寓意着清心寡欲的境界。而当诗人的兴致尽头时,清歌却转向了轻巧的船桨,以此表达了诗人禅宗思维的境界和对自然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禅宗思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追求心灵宁静的渴望。它展示了宋代士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体现了禅宗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飞鸟起离离。惊散忽差池。嗷嘈绕树上。翩翩集寒枝。既常以下役人。偏伤垄上儿。寄言闺中妾。此心讵能知。不见松萝上。叶落根不移。
莫厌缁尘染素衣,山间林下自相宜。玉堂多少闲风月,老子熟眠殊不知。
宫殿深沉处,莺花烂漫时。关关哢清吭,蒨蒨发未蕤。天上春应早,人间日转迟。得贤如汉盛,五字变周诗。
春来饶梦慵朝起,不看千官拥御楼。却著闲行是忙事,数人同傍曲江头。
无相光中未兆身,清虚渺邈岂为邻。一轮明月当轩照,玉殿萧萧不见人。
谁谓群牛戏写真,犊前牝后更精神。不知老牯心枯淡,岂有将身作化身。